(吉隆坡11日讯)阿南弗拉耗资30万令吉打造“可回收物品买卖中心”,鼓励商家和民众把可循环物品拿到中心变卖,以达到减少垃圾制造,同时达到环保效果。
阿南弗拉首席执行员莫哈末再因哈山指出,首间“可回收物品买卖中心”位于印度清真寺的布奴斯路(Jalan Bunus),每逢周一、三及六,早上11时至下午4时,开放给商民变卖可回收物品。
无论是衣物、废铁、铝罐、塑料瓶、杂志、报纸、无用的电子产品和回锅油,都能拿到可回收物品买卖中心,阿南弗拉会依据市价向商民收购。
他指出,印度清真寺周边拥有多个商业区和夜市,根据调查,当地每天能制造10吨的垃圾量,当中有60%的物品是可以循环再用。“而距离不远就是刘蝶广场,电子商家能直接把无用的电子产品拿到中心做资源回收,比起扔在垃圾桶,来得环保又节能。”
“可回收买卖中心”于4月正式开放,至今,阿南弗拉成功收集了320公斤的可回收物品,这是一项令人鼓舞的成绩。
“若反应良好,阿南弗拉会延长中心的开放时间,从周一至周日,每天接受商民送来的可回收物品。”
年杪增设3中心
阿南弗拉也计划在年杪增设3间回收中心,包括在秋杰一带的佑路(Jalan Yew)、甘榜巴鲁及中南路,目前正与市政局商讨确实地点。
他今日为回收中心主持开幕仪式致词时,如此表示。出席者包括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阿敏诺丁及多元资源工业(DRB-HICOM)集团企业与服务组首席营运员拿督莫哈末拉兹。
他表示,阿南弗拉对垃圾处理工作,分为3项目标,即垃圾分类措施、在商业区设立“可回收物品买卖中心”及宣导教育。同时,阿南弗拉也与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免费提供上门资源回收的服务。
“有兴趣参与的私人企业公司,能拨打热线1800-88-7475,阿南弗拉会免费提供回收物品箱,然后定期上门收购。”
培养正确“垃圾观” 民众受促做好分类
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阿敏诺丁指出,吉隆坡的基设发展先进,但民众对垃圾处理的意识却停滞不前。
他说,以日本为例,该国早在许多年前已落实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和物品循环再用的措施,日本国民亦从小就培养正确的“垃圾观”。
“反观我国,单是垃圾分类措施才刚起步,相信需耗上10至20年,才能逐步改变民众正确的‘垃圾观’。”
节省垃圾处理费
他表示,吉隆坡每天能制造3000吨垃圾,市政局每年花费近2亿令吉用作清理马路、行人道、沟渠及垃圾处理,包括支付费用给阿南弗拉收集垃圾,再载往武吉达加(Bukit Tagar)垃圾土埋场。
“阿南弗拉是以每吨垃圾计算收费,而垃圾处理费也占了市政局门牌税收入的25%,这些钱都是来自市民的血汗钱。”
阿敏诺丁表示,因此,只要民众能够做好垃圾分类,把垃圾中的可用物品循环再用,除了能够减少土埋场的负担,也能为市政局节省垃圾处理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