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讯)马币连月一再重挫,许多进口食品及干货前阵子才刚宣布涨价,但随著马币在日前兑美元跌破4令吉,进口食品及干货又再酝酿起价,如罐头、豆类食品及药材等,预计在9月份将再调涨10%至30%!
受询的的业者及进口商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如今经济实在是不景气,要调涨进口食品及干货等,也是逼不得已;毕竟涨价后会影响销量,顾客也会少买,但是来货价格涨了那么多,他们没办法之下,只能贵来贵卖。
他们认为,马币若是继续节节败退,进口食品及干货生意就更难做了,毕竟数月前部分物品才调涨,9月又要涨价,今后不知该该怎么办。
马来西亚干粮进出口商会总会长拿督蔡宝镪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其实从8月开始,干粮进口食品的成本已经开始提高,惟由于市场从开斋节后变得十分冷淡,因此许多商家仍有存货,故没提高价格,惟9月开始,相信80%的干粮食品价值将陆续提高。
马币贬值成本提高“我国的进口食品主要从中国、印度、缅甸及西方国家进货,食品如罐头、大蒜、洋葱、马铃薯、黄豆、红豆等豆类食品,有99%是从外国进口,随著马币贬值,进口食品必受影响。”
他表示,其实原厂商的食品价格并没有提高,相反地还有降价,惟马币汇率转换而提高的成本,并非是商家蓄意坐地起价。
半山芭杂货行业者受访时表示,从中国、越南及泰国等国家进口的罐头食品如午餐肉、红烧扣肉、排骨、蘑菇、沙丁鱼及罐头龙眼价格,在短短两个月内已调涨约3次,总涨幅20%至30%;而常用的干货如冬菇、木耳、雪耳的价格,则提高30至40%。
商家怕“得罪”顾客
此外,主要从中国进口的药材,如当归、泡参及党参等,从这个月开始已上涨10%,惟由于马币近数个月开始下跌,因此几乎每个月的价格都不一样。
消费税及马币贬值的双重打击,导致各个消费者皆缩紧钱包且谨慎花费,为了节省开支,除了消费者外,商家在向批发商订货前,也必定货比三家,并尽量把每次的涨幅度调至最低,避免“得罪”顾客,让业者不禁感叹生意难做!
吴亚安(62岁,杂货店店主)表示,其实除了进口货品涨价外,本地货品如沙巴的胡椒粒在这2年内,已从每公斤30令吉涨至60令吉,价格上涨一倍。
“我也是刚接到批发商的消息指,下个月进口的罐头食品价格将上涨10%。”
林伟延(38岁,杂货店店主)指出,从今年4月开始,因为消费税和进口货品价格提高,店内的进口货品价格调整了两次,奶粉的价格涨了2至3令吉,而罐头食品涨幅约60仙。
谢丽娟(海味杂货店经理)表示,以往货品的利润介于10%至15%,如今只有5%至10%,以前做生意时是成本低,利润高,如今是成本高,利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