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24日讯)向来重视环保意识的灵市市民,具备垃圾分类的醒觉和知识,现只是要把垃圾分类转化为习惯即可,灵市政厅或透过“强制”、志愿或借由经济效益,让市民把垃圾分类变为日常习惯。
灵市政厅固体废料、环境清洁及园艺废料清理组主任李立贤说,过去,灵市已举办多项垃圾分类的醒觉运动,因此市民对此已有一定的了解,即市民都意识到再循环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但要把这些知识和醒觉,转换甚至提升为习惯是项较大的挑战。而要把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这包括人为因素,即对热爱环保的市民而言,相信他们会本著环保意识而去进行垃圾分类;其二,就是金钱因素,我们或考虑让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可赚取一些小利。”
他说,最后一个因素,则是能否普及化相关设施,即能做到方便和安全。因相信,只要能提供设施上的便利,市民会对垃圾分类跃跃一试。
他在日前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尽管中央政府在9月起落实强制性垃圾分类,但雪州并不会跟随,反之州政府已遴选灵市政厅、安邦再也市议会、加影市议会和乌雪县议会,进行实验性垃圾分类计划。
或选择250屋实验
“而在灵市,这项实验计划仍处在商讨阶段,我们或会选择在某地区的250个房屋单位,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计划。”
“现在,灵市住宅区每周3日,垃圾承包商就会前往收集家庭垃圾,现在则在考虑,在这250个单位,增多一日垃圾收集日,但这一日是专收可循环垃圾。”
“而这一切仍在商讨中,有可能会在今年9月开始进行,惟一切还需得到州政府的同意。”
他说,实验性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在过程中,就可找出在落实垃圾分类时,会面对什么阻碍、困难,然后再寻找解决方案,甚至可探讨出有什么方法,可更有效落实垃圾分类。
“一旦实验性阶段结束后,我们就会进行讨论,并会制定方案给雪州政府,以便整个雪州能遵循建议方案,在全州落实垃圾分类。”
“至于要透过何种方法来落实垃圾分类则仍在探讨中,即可能是强迫、志愿或以经济效益来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他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强制,就是立法强制市民必须把垃圾分类,否则就会遭到法律处分;志愿则是市民对环保的醒觉,自动自发分类垃圾。而借由经济效益的鼓励,则是让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获得奖励,即可有一些额外收入。
探讨减少碳排放量
李立贤说,落实垃圾分类,最终目的是要减少垃圾,以及减少碳的排放量。
“分类垃圾对减碳有著很大的效果,因为对一座城市而言,最大的碳排放量来自于能源,包括电源和推动机械的燃料,其二就是垃圾。”
“中央政府有设定目标,要在2020年减少22%的碳排放量,而灵市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他说,之前,英国外交和共和联邦事务部透过一家英国公司Carbon Trust,针对灵市政厅研究该如何减少碳的排放量,现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正准备结论。
从省电做起
“但上述研究,只是对灵市政厅所管辖和拥有的建筑,作出减少碳排放量的建议,并建议要在5年内减少25%的排放量,而一切则要从节省电源做起,并且没有涉及垃圾分类。”
“明年,灵市会准备另一项计划,即英国政府已批出一笔资金,并由Carbon Trust探讨和研究整个灵市的排放量,并可减少多少的排放量等,而这项计划会探讨和涉及垃圾分类。”
厨余化堆肥 减50%垃圾量
李立贤指出,八打灵再也的垃圾量,每日达400公吨,而当中有40至50%为厨余。
“即只要我们吃较少、减少浪费食物,以及把厨余化为堆肥,我们就能减少40至50%的垃圾量。”
“而在灵市政厅的食堂,我们有一个容量为30公斤的大桶,能在24小时内把厨余化为液体堆肥,甚至可产生沼气,作为再生能源,并用于食堂生火煮食。”
他说,因大桶的容量有限,所以并没有开放让市民把厨余丢进桶内。
惟,他表示,市政厅有举办研讨会让市民参与,即市内居协若有兴趣,可出席研讨会。而市政厅则会赠送大桶,并教导人民把厨余化为堆肥的方法,而下个研讨会将在下月8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