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埕是广东及客家的传统年饼,主要使用胖米混合花生、芝麻及糖浆制作成长方块状。高龄83岁的吴美云农历新年前,都会与丈夫一起制作客家传统米埕,自力更生,减轻儿女的经济负担。
吴美云原本只是在农历新年前制作米埕赠送亲朋戚友。她所制作的米埕加了晒干的柑皮,吃在嘴里有柑橘特有的清香,获得亲友一致好评。在亲友的鼓励下,她才开始在农历新年前制作米埕贩售。
从48岁开始在巴刹摆摊贩售,至今已迈入第35年,年年坚持使用传统炉灶,以木柴或黑炭烧火的方式来制做。
吴美云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透露,其夫家籍贯是客家河婆,她年轻时协助家婆烹饪客家传统美食,久了也习得制作擂茶及米埕的手艺。
“制作米埕耗时费力,光是准备米埕的主要材料肥米,便需要花费长时间筛选及晒干米粒。制作米埕,需至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
凭自己能力赚钱
她至今仍坚持制作传统米埕,吴美云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够凭自己的能力,赚取金钱,应付生活衣食住行。如此一来,孩子给他们夫妻俩生活费时,就不必给太多。
吴美云与丈夫刘轩育有12名子女,年纪最大的子孙已进入学院深造。
她透露,儿女如今已各有工作并开枝散叶,组织家庭,也会定期给他们生活费。虽然如此,随著时代变迁,她知道儿女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尤其儿女目前定居在大城市,生活开销更大,孙子的教育费用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我们夫妻俩以前生活清苦,维持生计并不容易。那时候,我们每天清晨便到胶园割胶,下午喂养猪只,才勉强养家糊口。我知道持家不易,实在舍不得加重孩子的经济压力,也希望他们不会生活拮据。”
保持身体灵活 制作当运动
吴美云将制作米埕视为一种运动,希望能借此保持身体灵活。她说,她在巴刹售卖米埕,能多与人接触交谈,与社区保持连结,总好过闲赋家中,久了难免会与现实脱节。
由于年迈的身躯已经不起长时间的劳力工作,她直接从马六甲购买现成的胖米原料,也斟酌自己的健康,减少产量。以前每年制作逾2500包米埕,减至1250包左右。不过,米埕的包装纸仍是传统的粉红色纸,是她的丈夫亲手包装。
吴美云表示,米埕的制作累人,儿女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在家享清福。“我在20年前曾遭遇车祸,开始有驼背的毛病。年轻时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劳作太久便会觉得背部疼痛。这也是儿女希望我停止制作米埕的原因。”
除了在农历新年制作米埕,吴美云也会在端午节前制作粽子贩售。她之前每天制作客家擂茶贩售,但是擂茶准备功夫繁复,已在3年前停止对外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