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嘉隆22日讯)今年喜气洋洋的仁嘉隆新村,被冠名“幸福村”,这是经过全村民、当地华团组织等各方努力多年达至的成果;原来在四五十年前,它有个非常不雅的名称,即被外村人称为“流氓村”!
建村于1951年的仁嘉隆新村,原称“沟头”或“十四支”,是个靠海却农产品丰富的地区,尤其这里出产的咖啡、红茶、韭菜、生姜及许多本地水果,都享誉全国。
朴素的人文风情,随著东禅寺设庙在这里,从此让这个务农的新村朝宗教及文化方面发展,奠定了“幸福村”的地位。
今日除了是仁嘉隆幸福村新春家居布置比赛、家居绿化美化比赛、餐馆卫生比赛及三好家庭的颁奖礼外,配合推介幸福村故事馆,也举办了“那些年我们的故事”分享会。
仁嘉隆幸福村故事馆发起人之一的徐威雄博士在推介故事馆时表示,感谢所有村民及外村人借出所有的老旧照片及民俗文物,让故事馆得以重现四五十年前风貌,让老中青各代的仁嘉隆村民,缅怀及重新认识新村一路走来的风光。
展示村民童年玩意
他说,故事馆重现了当年建村时的楼牌、老旧杂货店、照相馆、建安戏院、已消失的小贩中心等等,一旁还有当年的儿时小玩意,让年轻一辈了解过去村民的童年玩意。
土生土长的他,也跟大家分享了过去儿时的童年趣事,自己的家族的生活,以及一路走来仁嘉隆新村的转变。
出席者包括马新佛光山总住持觉诚法师、幸福村工委会主席杨文丑、瓜冷鲁国颜氏安福堂会长颜明发、仁嘉隆新村洪氏公会主席的洪振治、瓜冷仁嘉隆陈氏公会主席陈福生及仁嘉隆华小董事长郑联荣等。
杨文丑指出,当初先辈从中国逃避战乱,下南洋来到马来亚打拼,在巴生上岸后由安溪会馆的安排下,在这里落地生根,后来因为紧急状态,才设立仁嘉隆新村,村民从此便在这里落地生根。
“老爸告诉我,当时没有汽车,从巴生坐牛车到十四支(仁村旧称)需要半天的时间;当时很穷,除了白天帮人打工,晚上靠月光去山芭里开垦,所开垦的土地便属于自己的。”
“我们的先辈就是在这样的辛苦下,在这里落地生根。如今,仁嘉隆新村已经成为一块福地,因此称之为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