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拉24日讯)英特尔(Intel)公布财报,在首席执行员陈立武大刀阔斧削减成本和推动多项重大投资后,第3季获利优于市场预期,带动盘后股价大涨逾8%。
英特尔第3季营收录得136亿5000万美元(约576亿8500万令吉),按年增加2.8%,高于分析员预期;第3季经调整毛赚幅为40%,市场预估的36.1%;第3季调整后每股盈利(EPS)为0.23美元,高于分析员预测,上年同期每股亏损0.46美元。
这是英特尔获英伟达(Nvidia)及软银集团(SoftBank)数十亿美元投资,以及美国政府前所未有入股后的首次财报。投资者预期这些资金将为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Santa Clara)的晶片制造商带来重大现金挹注。
外资入驻成救命活水
英特尔首席财务员辛斯纳(Dave Zinsner)接受外媒访问时表示,英特尔第3季已收到软银的投资款项,但英伟达资金尚未入账。
这些资金被视为英特尔的救命活水,英特尔在个人电脑与伺服器中央处理器(CPU)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超微(AMD)挑战,同时多次尝试打入英伟达主导的人工智能(AI)晶片市场却未见成果。
由于市场疑虑,英特尔股价去年暴跌约60%,但在新投资带动下,2025年迄今股价已反弹近90%,表现优于英伟达。
英伟达9月宣布将投资英特尔50亿美元(约211亿令吉),待发行新股后可取得约4%股权;英特尔8月已获得软银20亿美元(约85亿令吉)注资。
晶片需求强劲带动业绩
由于陈立武与中国的关系,美国总统特朗普因曾要求他辞职,但两人在华府会面后达成一项罕见协议,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约376亿令吉)取得英特尔10%股权。
辛斯纳指出,第3季英特尔晶片需求强劲,甚至供不应求。部份原因是资料中心业者意识到必须升级CPU,才能跟上先进人工智能晶片的运算需求。
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员季辛格(Pat Gelsinger)曾致力把英特尔转型为晶圆代工厂、挑战台积电,但这项策略导致英特尔2024年出现1986年以来首度年度亏损。
展望未来,英特尔预估本季营收介于128亿至138亿美元之间,区间中值为133亿美元,与分析员平均预期的133亿7000万美元相近。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