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5日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向全体员工发布公开信,宣布其在中国内外颇为流行的通讯软件微信(WeChat)的一项人事架构调整。
相关架构显示,微信单位旗下将成立电商产品部,负责探索微信内的交易模式,加速发展交易基建及生态,营运这些交易新模式。由曾鸣担任电商产品部主管,向微信单位总裁张小龙汇报。
微信也开放平台基础部,更名为开放平台部,负责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产品的策划、研发和运营工作,由杜嘉辉担任主管,向曾鸣汇报。
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似乎意味一直以来取名“微信小店”的电商生意要“规模化”发展了,“小店”要变“大店”了。微信小店准备迎接人工智能(AI)驱动的“工业革命”到来。
电商之路四平八稳
微信的母公司--腾讯的电商路可以说顺利,也可以说不顺利。说不顺利是因为该公司之前的自有电商业务--拍拍网和QQ商城等,没有做大做强。说腾讯电商路还是顺利的,则是因为该公司也做取得了一些电商交易益处。
例如,根据微信的“通讯流量”属性,微信开发探索出一些基于“通讯流量”的交易效益。
由于人们依赖微信通讯,尤其是中国人民,每天都要多次登录微信去接收信息,进而养成常态化浏览微信群的使用习惯,而基于微信群来做交易的场景也适时地被开发出来,后续就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年千亿人民币级别的交易规模的社区团购等新模式。
同时,现在线上线下各大消费品牌或者门店,基本都会营运数个到数十个微信交易群,它们每天会在群里面发商品交易链接,整体的交易量也很可观。
此外,业者还可推出社区营销功能,比如朋友圈“推荐”等。这些功能探索带来的微信生态内的交易体量与规模也很大。
在这一点成功后,微信的数码广告也显露营销价值,赚了不少高毛利赚幅的数码广告收入。更大的赚钱重担,可能就落在“微信小店”身上。
那么,在电商路上,腾讯向来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没有捞到太大好处,但也没遭遇大挫折,这次又是葫芦里卖什么药呢?有分析认为,也许是AI让该公司看到曙光。
人工智能成为契机
微信小店未来可能是要做一个商城业务,包括直播或非直播商城业务,这会更考验驻扎微信商家的营运能力、生态能力与功能开发能力。
过去,微信小店的销售不乏成长,但问题可能在于,大部份流量集中在一侧商家,中间和另一侧的商家获得的生意不多。
要做大平台、要做大生态,拉低准入门槛及扩大多样性是必不可少,否则未来可能面临生态失衡及活力不足问题。
目前已经进入AI时代,它是一个契机,也许可以帮助腾讯解决解决微信电商的问题。
微信握有庞大的、高频率使用的用户群,而AI推动的生产流通消费变革,很可能会从末端,即用户端发起。
供给需求逻辑或颠倒
以前,流通变革主要是从生产端发起,即供给决定需求,消费跟着生产走。但AI可能会重构这个逻辑:在AI时代,用户端供应的海量数据承担起了“生产”职能。
谁握有高频率用户,谁就掌握了“生产资料”,再通过架构出一个适配、及时的基础设施与数据生态,谁就会有“先机”。
有熟悉AI及时尚界人士认为: “AI宛如数据基础下的工业革命。以前是生产端定义市场,现在是市场定义生产。”
分析认为,微信设立电商产品部,可能就是要架构一个更开放的数据生态,让“工业革命”发生在微信。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