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于2013年,出任印度央行行长,在他的领导下,该行通过迅速,提高利率控制住了通胀。
现在印度央行能够降息125个基点,来刺激增长,而土耳其和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则不得不紧缩。
但是,伴随著最近一次降息,9月29日利率下调50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印度央行的声明已经相当明确地表明,货币政策对增长的贡献空间正逐步用尽。
拉詹称,“尽管印度央行将继续维持宽松立场,但近期货币举措的重点,将转向与政府一道努力,以确保阻碍银行将125个基点的渐增式政策性利率,下调大部份传递下去的障碍得到清除。”
的确,银行业的问题正是阻碍投资的因素之一。
国有银行在失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过度放贷(通常是在政治原因诱导下),而且银行体系内累积的整体坏账,正阻碍著新贷款的发放。
未来数年,国有银行将需要新资本,政府希望从市场筹集其中的2/3,但是这是否会使得许多银行得以实施它们机需的普遍重组和私有化,仍有待观察。
投资贷款的需求和供应都存在一个问题。印度一直难以将自己的工业部门,扩大至可以与快速增长的东亚经济体相抗衡的规模,同时,制造业在印度经济中所占份额的增长速度,似乎已经在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水平上陷入停滞。
难获工业用地
除了基础设施不完善之外,鉴于印度过时的土地法的复杂性,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工业开发用地难以获得,也是阻碍印度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原因。
这一问题可以以塔塔(Tata)迁厂事件为代表。那还是在莫迪上台之前,当时,因为当地人抗议,塔塔被迫放弃在西孟加拉邦(WestBengal)建Nano汽车生产厂,将厂址迁往印度别处,使得项目成本增加。
对土地征用法律,进行改革是莫迪作为总理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但是修订法律、以及引入增值性“商品及服务税”(GST)的议案,今年夏天在腐败丑闻缠身、打乱立法议程的议会会期中搁浅。
考虑到企业无法在劳动力密集地区附近建设大型工厂,印度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任何努力可能都会以提供较少就业的资本密集型项目为主。
莫迪政府坚称将继续推进改革,但是考虑到整个夏天议会的混乱,他的政治操作空间正在缩小。在下个月比哈尔邦(Bihar)的议会选举中,莫迪政府的政治劲头将迎来重要考验。
位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最贫困的邦之一,尽管目前正在迅速增长,但比哈尔一直难以扩大其制造业。
如果莫迪清除投资障碍的信息没能在比哈尔引起共鸣,这对莫迪明年能否继续维持其政治劲头,将不是个好兆头。目前,印度似乎会满足于被认为在整体令人失望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一枝独秀。
如果印度的周期性优势消失,它回到它并不陌生的低于中国的经济增速水平,那印度的政界人士可能就不会如此洋洋自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