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顺原本从事设计工作,后来受哥哥影响,便往电影拍摄发展。“我的两个哥哥一个是影视工作者,一个是平面摄影师。”

过得不快乐,仿佛是全世界年轻人的通病。黄巧顺担任马来西亚世界宣明会志工摄影师将近9年,多次随队到贫困社区拍摄,他说:“看见贫穷区的环境连基础的生理需求都无法享有时,你就会自觉,其实我们已经很幸福。”

在社群平台上,大家总是习惯展现自己最幸福的一面,促成了“别人的生活比你美好”的假象。黄巧顺说:“00后常会埋怨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够好,因为他们追踪的都是名媛、网红、明星等等,拥有亮丽光环的人。”但在这世上,有人即便生病了,也没办法自个儿去看医生,需要依靠当地的非营利组织志工安排汽车接送。“离家最近的医院或诊所也需要至少2个小时车程,可想而知,当地落后的情况。”他口中所说的地方是位于印度的巴萨提。

印度,是他在2012年第一次随著宣明会的团队到访拍摄的国家。他分享,当初是抱著尝试的心态,没有考虑太多,一个人带著器材便启程。“后来发现,单凭一人之力完成拍摄,是非常困难的。”他忆述,团队当时被安排住在宿舍,而当地的电力依靠发电机,每到晚上8点半就会断电。“没有电源就无法帮器材充电。”他无奈笑说。

2018年摄于缅甸琅垄。
2018年摄于缅甸琅垄。

参加《饥饿30》 即场申请成为助养人

他和宣明会的缘分始于2007年。“我参与宣明会的《饥饿30》活动,当时27岁。”此前他一直都有留意相关活动,不过碍于时间没办法配合,所以一直没有行动。“那年活动是在武吉加里尔体育场举办,和公司很近,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我终于有机会参与。”活动当天黄巧顺提早一小时下班,和朋友结伴前往。在活动中,无论是助养童、助养人的故事,还是主题曲,都深深打动了他。他即场填写表格,助养了一位来自蒙古纳赖社区的女孩。“我助养了她近10年,直到助养计划结束。”截至目前为止,他已先后助养过4位儿童,目前主要资助两名分别来自印度巴萨提和蒙古巴嘎诺尔的儿童。

2017年摄于莱索托马特利勒。
2017年摄于莱索托马特利勒。

至于为什么会从一个助养人成为随团摄影,他表示:“我有朋友是宣明会的职员,某天他拨电问说我,有没有兴趣成为志工摄影师。”当下,他没有考虑太多就答应了。那一年也是马来西亚世界宣明会首次带队到国外服务的社区进行拍摄。在2012年之前,本地的宣传片皆取用由其他国家宣明会所拍摄的内容。

从2012年至今,他曾到访5个国家,除了印度巴萨提,还有中国永盛、莱索托马特利勒、缅甸琅垄以及蒙古巴嘎诺尔。询及最艰苦的随团经历,他说,原以为会是莱索托马特利勒,因为它位于非洲南部,飞航时间超过16个小时,更担心气候会很炎热。“出乎意料的是,适逢11、12月,当地天气凉爽。”基本上除了交通时间较长之外,并没有预想中艰难。“因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很远。”

2019年到访蒙古巴嘎诺尔遇上蒙古特有的“白灾”,温度一度下降至摄氏零下28度。
2019年到访蒙古巴嘎诺尔遇上蒙古特有的“白灾”,温度一度下降至摄氏零下28度。

2019年摄于蒙古巴嘎诺尔。
2019年摄于蒙古巴嘎诺尔。

到访蒙古遇白灾 强忍低温完成拍摄

他续说,到访蒙古巴嘎诺尔最具挑战性,因为他们遇上了蒙古特有的天气变化——“白灾”(Dzud 又翻译成严冬),温度一度下降至摄氏零下28度。蒙古的严冬导致大量牲畜被冻死,严重影响了牧民的家庭生计。“在那种酷寒天气里,单单是按快门,也会导致手指冻伤。”不过基于团队逗留的时间有限,他还是得鼓起勇气走出户外进行拍摄。“不仅拍摄团队辛苦,当地小孩为了配合拍摄,也长时间逗留在户外。”过往在其他国家,他们一天可以完成两个家庭的拍摄,但在蒙古,一天只能完成一个,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大家就要躲进蒙古包里取暖。

黄巧顺(右)与来自蒙古巴嘎诺尔的助养童安娜玛(Anarmaa,译名)的合照。“她是跟著爷爷来的,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其实无法沟通。虽然有翻译,但场面还是蛮尴尬的,因为不懂可以说些什么,只能象征式地嘘寒问暖几句。”不过可以和助养童见面,而非单纯通过卡片交流,他还是觉得蛮开心的。
黄巧顺(右)与来自蒙古巴嘎诺尔的助养童安娜玛(Anarmaa,译名)的合照。“她是跟著爷爷来的,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其实无法沟通。虽然有翻译,但场面还是蛮尴尬的,因为不懂可以说些什么,只能象征式地嘘寒问暖几句。”不过可以和助养童见面,而非单纯通过卡片交流,他还是觉得蛮开心的。

蒙古其中一户家庭的故事最让黄巧顺印象深刻。“这户家庭育有3名女儿,大女儿在外地读书,爸爸也在外地从事牧羊人工作,一年只会回家两次。”访问期间,每每提起爸爸,次女立马眼光泛泪。从事影视工作的他坦言,自己擅长观察别人,他认为,次女落泪的表现除了因为对爸爸的思念,她对于自己能生长在这个家庭感到庆幸。“即便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太理想,但一家人的互动很有爱,孩子绝对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

妈妈是当地少数曾经接受过教育的人,曾修读酒店管理课程,后来因为脊椎骨问题,无法长时间站立,才回归家庭当家庭主妇。“因为小女儿有营养不良的问题,那位妈妈在蒙古包外的范围种菜,除了供女儿食用,也希望教育社区家长关于摄取蔬菜的重要性。”基于当地教育程度不高,大家对于均衡饮食没有概念。“我认为,教育是其中一个有效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方法。”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往后的随团拍摄,黄巧顺都会多带几个摄影朋友一起前往,除了希望生命影响生命,让更多人关注当地社区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制作出更有素质的视频。即便是义务性质,也绝不马虎。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往后的随团拍摄,黄巧顺都会多带几个摄影朋友一起前往,除了希望生命影响生命,让更多人关注当地社区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制作出更有素质的视频。即便是义务性质,也绝不马虎。

心怀感恩,就不会埋怨生活不如意

黄巧顺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当志工,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有什么强项便做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我很开心可以用自己的专长为这个社区出一份力。”他是摄影师,专长当然就是捕捉画面,他希望透过镜头让国人看到我国以外的世界,进而心怀感恩,不要每天埋怨生活不如意。

在贫穷地区进行拍摄时,每每看见当地小孩整天赤脚往外跑时,都会让他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小时候,我住在小地方,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中下,父母为了养家经常都不在家,所以自小就是到处跑、到处玩。”所幸他上有两个哥哥,哥哥们会扮演父母的角色,经常会拿著藤条赶他回家。“小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危险,不知天高地厚地去河边玩、爬树等等。”然而眼见当地小孩这样做时,他指:“其实很危险。我至少还有哥哥照顾,但他们需要照顾自己。”但作为外来者,他除了感到无奈,能做的确实也不多。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在海滩卖饮料遇暴雨 女小贩不幸被树倒压死

阅读全文

水淹半个车身 Bezza女司机冷静开车涉水而过

阅读全文

身体不适申请延长病假被拒绝 女员工上班20分钟晕倒终不治

阅读全文

在泰国遭夫推下悬崖轰动一时 女子宣布平安产子

阅读全文

国家元首访华

阅读全文

【马哥打补选】柔大臣狠批阿兹敏散播仇恨政治

阅读全文

教导特殊儿生活自理 张秀华见证孩子们的进步

心视野

照顾特殊儿童本非易事,必须根据个别孩子的身心状态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更进一步。不过,特殊儿童的教育费用高昂,并非一般家庭所...

阅读全文

尽己所能行善 叶慧莉用心聆听长者的需求

心视野

如同人们所认知的妈妈,叶慧莉(Jully)的日常就是照顾孩子及经营自家生意。然而只要有空,即使疫情严峻,她还是会定期前往...

阅读全文

凡走过必捡起垃圾 Plogging让跑者和地球一起变健康

心视野

无论是跑步、跳舞或到健身房做重训,疫情后期,许多人都养成了运动的习惯,总觉得做点运动会让人的生活更健康一些。住在槟城木寇...

阅读全文

行善不欲人知 默默义工队自发协助消毒

心视野

劳动节当晚,有人因疫情严峻而待在家,有人趁公假外出和朋友聚首;另有一群人自发组队到学校进行消毒,试图给学生一个安全的上课...

阅读全文

【心视野】教难民缝纫 布料零浪费 黄紫君实现良心时尚

心视野

时尚与环保能否共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课题,当速时时装、过度消费、剥削劳工等标签不断往时尚领域叠加贴上时,本地设计师黄紫君(...

阅读全文

【心视野】陈永美夫妇 奉献时间当义工 退而不休行善乐

心视野

今年64岁的陈永美与58岁的太太陈丽珍,在4年前结束生意。他们认为,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倒不如利用退休...

阅读全文

【心视野】心理治疗非有钱人专利 黄韵璇造福特殊儿

心视野

黄韵璇(30岁)是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医疗中心儿童发展中心的临床心理治疗师。毕业自国立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有私人诊所...

阅读全文

【心视野】一张肖像,弥足珍贵 My First Selfie穷乡僻壤分享爱

心视野

在人手一机的年代,拥有一张个人肖像并不稀奇,有些人的手机里甚至存有上千张自拍照。然而,个人肖像对于偏乡地方的人而言,却是...

阅读全文

【心视野】网络广播集大智慧 心愿FM冀望爱心海啸

心视野

打著全马首个佛教网络电台的名号,“心愿FM”上个月正式启播,创台台长林锦新和副台长黄雪媛希望借此打破人们对佛教的刻板印象...

阅读全文

【心视野】临床心理小镇驻诊 彭开贤为留守儿童解语

心视野

彭开贤(31岁)拥有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师的双重身份,毕业自国立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学位,现为大学讲师。如果留在吉隆坡可能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