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到萧志兼捡垃圾的沙滩挖海螺,装满一大袋的垃圾曾被误以为他们“收获丰富”,萧志兼于是向对方解释,那是海滩上捡回来的垃圾。

无论是跑步、跳舞或到健身房做重训,疫情后期,许多人都养成了运动的习惯,总觉得做点运动会让人的生活更健康一些。住在槟城木寇山的萧志兼在去年的RMCO期间开始进行环保慢跑(Plogging),一边跑步一边拾垃圾,让自己和地球一起变得更健康。

“一开始,很多人都问我在做什么,也有一些异样的眼光,认为我在捡破烂。”走在路上看见有人在捡垃圾时,很多人都自然会认为那是清洁工人、流浪汉,或是拾荒者,但看到穿著运动装在捡垃圾的人,你又会觉得他在做什么呢?萧志兼坦言,起初确实有许多不理解的人带著异样的眼光看待他的行为,但他认为,坚持对的事才是正道,无需要在意他人的目光。

远远望去美丽的沙滩,在退潮后尽是各种垃圾。
远远望去美丽的沙滩,在退潮后尽是各种垃圾。

在疫情的影响下,任职科技经理的萧志兼开始居家工作。当时他在网络上看到许多人因疫情而产生负面情绪,加上自己接下来也需要“关”在家里,担心长期下来会影响心理健康,于是便加入运动行列。“其实疫情之前我也有运动的习惯,只是下班时间不稳定,所以无法坚持每日运动。反倒是居家工作后,下班时间一到便可以直接出外运动。”

他原本只是单纯想要出外跑步,却发现路上和沙滩上都是垃圾,尤其退潮后的沙滩可谓“应有尽有”,塑料袋、烟蒂、吸管等各种垃圾,让他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于是他便带著垃圾袋出门,边运动边捡垃圾。“刚开始我只是带上几个垃圾袋和环保袋,将那些可环保的物品捡起来,带到家里楼下的环保站而已。”

不过,几个袋子只能带走有限的垃圾,后来他又加了些垃圾袋,现在每次出门做环保慢跑,都会带上7、8个垃圾袋,捡满一大袋子后就直接将丢到途经的垃圾站,而环保物品则送到环保站。

疫情后,路上的垃圾种类变多了,最常见的就是口罩以及外带的各种包装。
疫情后,路上的垃圾种类变多了,最常见的就是口罩以及外带的各种包装。

垃圾袋没有装不满的时候

“姐姐知道了我的举措,也加入行列。但她提醒我,路上的垃圾会有固定的清洁工人打扫,而海滩上的垃圾却无人清理,所以我们就将重心转移到沙滩上。退潮的时候,我们一路慢跑到海滩捡垃圾;涨潮时就在马路上边跑边捡。”他直言,疫情后马路上的垃圾种类明显变多了,一是口罩,二是各种外带包装,如外卖盒子、袋子、饮料杯子等。“每一回去plogging,无论带多少个袋子,从来就没有装不满的时候。”

他感叹,沙滩是最为“满目沧桑”,也是让他最头疼的地方。“净滩最大的问题就是,今天捡完了,明天来到,又满满都是垃圾。”他认为,虽然部分垃圾可能是游客留下的,但大部分都是随著海水漂流过来,因此每次做完的满满成就感就会在隔天破灭,需要重头再来。“尤其是退潮过后,树上会挂著许多塑料袋,远远看去就像是挂满装饰的圣诞树一样。

除了塑料袋,沙滩上捡得最多的垃圾是吸管,他曾经算过,一天起码能捡到百多根吸管,后来因数量太多就不再计算。“在浸泡过海水后,很多吸管都沾染上沙粒,从远处一看还以为那些一支支插在地上的就是树枝。”

左为在海滩上捡到的烛泪。右为经过海水和沙粒洗礼后的吸管。
左为在海滩上捡到的烛泪。右为经过海水和沙粒洗礼后的吸管。

退潮后,海边的树上挂满色彩缤纷的垃圾袋,犹如“圣诞树”。
退潮后,海边的树上挂满色彩缤纷的垃圾袋,犹如“圣诞树”。

净滩满足感大于完成跑步里程

每次出门慢跑都要带上腰包、水瓶、夹子、垃圾袋、环保袋等装备,不觉得是累赘吗?萧志兼笑说“习惯了”。他表示自己的体能不如长跑者,在环保慢跑时,每一次弯下腰捡垃圾的停顿,都是他休息充电的时间。“别以为这样跑两步停一下并没有达到运动量,其实每次捡垃圾都需要弯腰,加上捡完之后还要将一袋袋的垃圾搬到垃圾站去,算是另一种运动。”对他而言,把环境弄干净的满足感远远大于完成一定里数的跑步里程。

“某次在沟渠内捡垃圾时,远远看到警察车向我的方向开过来,我心想完蛋了,他一定是要过来开罚单给我,没想到他却开窗向我比了个大拇指!”由于出门运动无需戴口罩,萧志兼以为自己停下捡垃圾的举动会被误以为是没戴口罩出门的人,不想警方却知晓他的举措,还给他加油打气。

萧志兼的父母也崇尚环保,每每父母到家里小住时,他总会带著两老一起去环保慢跑,运动的同时也减轻地球的负担。图为萧志兼的父亲在海滩拾垃圾的画面。
萧志兼的父母也崇尚环保,每每父母到家里小住时,他总会带著两老一起去环保慢跑,运动的同时也减轻地球的负担。图为萧志兼的父亲在海滩拾垃圾的画面。

萧志兼与朋友们一起捡垃圾后拍照留念。
萧志兼与朋友们一起捡垃圾后拍照留念。

起初大家都怀疑他是在捡破烂卖钱或是隶属于特定环保组织,才会这么有动力去捡垃圾,但对萧志兼而言,这不过是自己想做而为之,并没有任何的目的。“我每次都在这一带捡垃圾,不少人每次见到我都会跟我说谢谢,而我也会邀请他们有空一起参与。”惟询问者多,愿意参与的人少。“或许是面子问题吧。”

弯下腰在路边捡垃圾容易给人在拾荒的印象,也不卫生;若是在沙滩上捡垃圾,容易陷入沙滩的泥地里,把人弄得脏兮兮的。他想这或许是许多人不敢参与的因素。虽然如此,在坚持进行了将近一年后,他也成功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其中。身边有些朋友受他启发,表示下次要一起参与活动;有些则选择在自己的社区进行。“其实不一定要来跟我一起做,只要大家秉持著减少垃圾的念头,无论在哪里做都那么有意义。”他笑说,自己从中也学习了不少,看著那些捡回来的垃圾,会不断提醒自己在生活上减少使用这些物品,不制造更多垃圾。

虽然询问的人多,参与的人少,但始终有人愿意为环保出一份力。图中的黄衣女生(左)在看到萧志兼(右)的净滩行动后,留下联络方式,并拉上朋友一起参与。
虽然询问的人多,参与的人少,但始终有人愿意为环保出一份力。图中的黄衣女生(左)在看到萧志兼(右)的净滩行动后,留下联络方式,并拉上朋友一起参与。

在得知萧志兼环保慢跑的举措后,他的公司也特别在世界海洋日的时候举办了净滩运动。图为公司净滩活动后的合照。
在得知萧志兼环保慢跑的举措后,他的公司也特别在世界海洋日的时候举办了净滩运动。图为公司净滩活动后的合照。

Plogging是什么?
“Plogging”(环保慢跑)一词是瑞典文“Plocka”(捡垃圾)和“Jogga”(慢跑)结合而成。发起人每次出外运动时都会一边慢跑一边顺手把路上的垃圾捡起来,后来便在当地形成了Plogging风气。这项运动在2016年始于瑞典,尔后传到世界各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在海滩卖饮料遇暴雨 女小贩不幸被树倒压死

阅读全文

水淹半个车身 Bezza女司机冷静开车涉水而过

阅读全文

身体不适申请延长病假被拒绝 女员工上班20分钟晕倒终不治

阅读全文

在泰国遭夫推下悬崖轰动一时 女子宣布平安产子

阅读全文

国家元首访华

阅读全文

【马哥打补选】柔大臣狠批阿兹敏散播仇恨政治

阅读全文

行善不欲人知 默默义工队自发协助消毒

心视野

劳动节当晚,有人因疫情严峻而待在家,有人趁公假外出和朋友聚首;另有一群人自发组队到学校进行消毒,试图给学生一个安全的上课...

阅读全文

【心视野】教难民缝纫 布料零浪费 黄紫君实现良心时尚

心视野

时尚与环保能否共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课题,当速时时装、过度消费、剥削劳工等标签不断往时尚领域叠加贴上时,本地设计师黄紫君(...

阅读全文

【心视野】陈永美夫妇 奉献时间当义工 退而不休行善乐

心视野

今年64岁的陈永美与58岁的太太陈丽珍,在4年前结束生意。他们认为,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倒不如利用退休...

阅读全文

【心视野】心理治疗非有钱人专利 黄韵璇造福特殊儿

心视野

黄韵璇(30岁)是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医疗中心儿童发展中心的临床心理治疗师。毕业自国立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有私人诊所...

阅读全文

【心视野】一张肖像,弥足珍贵 My First Selfie穷乡僻壤分享爱

心视野

在人手一机的年代,拥有一张个人肖像并不稀奇,有些人的手机里甚至存有上千张自拍照。然而,个人肖像对于偏乡地方的人而言,却是...

阅读全文

【心视野】网络广播集大智慧 心愿FM冀望爱心海啸

心视野

打著全马首个佛教网络电台的名号,“心愿FM”上个月正式启播,创台台长林锦新和副台长黄雪媛希望借此打破人们对佛教的刻板印象...

阅读全文

【心视野】临床心理小镇驻诊 彭开贤为留守儿童解语

心视野

彭开贤(31岁)拥有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师的双重身份,毕业自国立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学位,现为大学讲师。如果留在吉隆坡可能有更好...

阅读全文

【心视野】志工夫妻创立关怀中心 安老院安身也安家

心视野

用“夫唱妇随”来形容刘西堂和梁彩凤最适合不过。创办美嘉威关怀中心是老公刘西堂的意愿,老婆梁彩凤则是因为跟随老公脚步,而踏...

阅读全文

【心视野】适度援助不赡养 爱心慈善摇篮发放食品助度难关

心视野

爱心慈善摇篮创办人赵崇光认为, 只有肚子温饱、安顿好家人,弱势者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去工作。秉持著这样的理念,爱心慈善摇篮每...

阅读全文

【心视野】七大骑关万里长征 李汉荣、伍大卫藉壮游为癌童募款

心视野

这是一个总行程相等于赤道周长的骑行——4万公里,一共踏足40国,穿越4大洋。李汉荣和伍大卫(David Wu)以脚车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