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刷学徒到自行研究并掌握维修印刷机的手艺,73岁的廖金成是维修界的妙手神医,几乎没有修不好的机器。曾为工作到访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等欧洲国家,回首自己仅仅受过3年正统教育,靠著一门手艺和绝对讲信用的人品做出口碑,廖金成说:“可以说是人生大反转,年轻时没钱没学问,以为这辈子都得困在印刷厂。”

60年前就开始接触印刷,廖金成操作过手动和自动活字印刷机,后期接触和维修平板及数码印刷机;从必须手动填充纸张,一张接著一张上墨、覆纸刷印到如今现代化卷筒纸印刷机一小时能自动打印3万8000张纸,见证的是印刷历史中相当重要的一段进程,也因此对时代变迁特别有感触。

近年经常应顾客要求往返东马维修印刷机,廖金成绝对是跟得上时代脚步的老师傅,然而,会修现代化机器的师傅并不难找,同时懂得老机器构造的技术人员,找起来却不容易。马六甲洛阳印务局(The Royal Press)2014年启动复兴计划,把印刷机搬到孟沙美术印务局(APW Bangsar)暂放,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这些机器都形同废弃烂铁,一直到相关单位经过介绍,辗转地找到廖金成。

一开始是收费工作,了解了一班年轻人致力将印务局改建为博物馆的计划后,便主动提供免费的咨询及协助。他分享:“知道他们有传承的想法,我很高兴,毕竟这是我们的文化,况且以前的人那么辛苦才能完成一件事、拥有一个成品,若可以深入了解过程,对现在所拥有的会加倍珍惜。”

廖金成笑称,能在这个计划里扮演重要角色,有很大的满足感。老一辈的人尽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反之有人想回头认识被遗留在时光洪流里的技艺,他说:“我刚巧就是个中好手,当然义不容辞倾囊相授。”

对廖金成来说,机器的构造大同小异,而现代维修员之所以不懂得维修老机器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没看过那台机器原先的样子,根本想象不到少掉的是怎么样的配件。”以照片中这台印刷机为例,转动纸张的部分以棉线牵引,因为棉线全断了,维修员没有旧时代的印刷背景,想破头也不会知道只要系上棉线,机器就能正常操作。
对廖金成来说,机器的构造大同小异,而现代维修员之所以不懂得维修老机器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没看过那台机器原先的样子,根本想象不到少掉的是怎么样的配件。”以照片中这台印刷机为例,转动纸张的部分以棉线牵引,因为棉线全断了,维修员没有旧时代的印刷背景,想破头也不会知道只要系上棉线,机器就能正常操作。

从不失信 把持操守 廖金成恢复物命

维修机械是一项专业技术,只要有需求,就不怕赚不到钱。然而,廖金成始终坚守讲信用的原则,只答应时间和能力范围内能办到的事、只收该收的钱,这辈子始终不曾食言。医生拯救人命,维修员恢复物命,他秉持同样的操守,从不随便拍胸口做出保证、从不把话说满。对他而言,把东西修好,解决了别人的困扰,自己也赚到温饱,足矣。

兼通印刷技术和机械维修,廖金成是洛阳印务局复兴计划团队最好的导师,他带领来自设计师团队、负责工作坊的3名女生认识印刷机,教导她们铅字和活版的相关知识,也传授她们印刷技术。

说起过程中成员的来来去去,他心知这其实是难免的事,“他们自然是因为感兴趣而加入,也有一定的热忱,但年纪还太轻,有的还想进修,有的要外出看世界,还没决定好接下来要走的路。”纵然如此,廖金成已打定主意,只要有人肯学,自己便愿意指导。

只要肯学,廖金成就肯教。对活字印刷有兴趣的年轻人从人称Uncle Liew的他身上学到许多逐渐失传的技术。
只要肯学,廖金成就肯教。对活字印刷有兴趣的年轻人从人称Uncle Liew的他身上学到许多逐渐失传的技术。

7岁从中国来马,13岁因父亲骤逝而辍学,廖金成接手父亲在印刷厂的工作,操作同一台印刷机。“我把这台印刷机买下来了。”多少钱?他笑:“200令吉。店主也用不到了,所以是废铁价格。”他说,若不是自己和父亲都曾经操作这台机器,是不会把印刷机买回家的,两代人用劳力改变命运、开创家园,买回去的印刷机不仅仅是形体,是一种情怀,也是父子之间的一种联系。

在霹雳安顺的瑞文印务局工作16年,一直重复操作印刷机,廖金成回想当时的日子,说:“当学徒很苦的!师傅加班到几点,我们就要跟到几点,可是他们有得领加班费,学徒没得领。另外,学徒不只是在工作上听师傅指示,还要帮他处理买电影票等琐碎的私人事务。”学徒一开始的薪金是15令吉,懂得操作机器后起薪至30令吉,再逐年加薪。

活字印刷机先前闲置在马六甲洛阳印务局里,虽在复兴计划启动后得以重见天日,但若不是廖金成,始终无法重生。
活字印刷机先前闲置在马六甲洛阳印务局里,虽在复兴计划启动后得以重见天日,但若不是廖金成,始终无法重生。

学徒生涯 待遇不公只能忍

在那个年代,一个年轻人待在一个小地方,即使遭遇了不公平的事,也只能忍,工作还是要照做。他说:“想走出去,但是没有门路,消极来说,就是已经认命了。”对于老板不一视同仁,廖金成始终耿耿于怀。“明明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也自觉技术比对方好,但就因为对方是怡保请回来的,薪水就比我高,这任谁都会不服气吧?”

廖金成26岁那年开始上佛堂,在师傅的细心教导下领会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我选了最容易做到的作为这辈子做人的标杆,也就是‘信’。其他七德在执行上都会遇上逼不得已的时候,但不失信于人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不随口答应能力范围外的事,就不会总是失信;答应了的事,就务必要做到。”左图为他展示从佛堂取来的《金刚经》等活版印刷书籍,是手写后刻版再上墨印刷的古老印刷品,和现代印刷品相比,显得粗糙。右图是他年轻时在印刷厂担任操作员的旧照。
廖金成26岁那年开始上佛堂,在师傅的细心教导下领会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我选了最容易做到的作为这辈子做人的标杆,也就是‘信’。其他七德在执行上都会遇上逼不得已的时候,但不失信于人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不随口答应能力范围外的事,就不会总是失信;答应了的事,就务必要做到。”左图为他展示从佛堂取来的《金刚经》等活版印刷书籍,是手写后刻版再上墨印刷的古老印刷品,和现代印刷品相比,显得粗糙。右图是他年轻时在印刷厂担任操作员的旧照。

遇贵人,转行维修工作

另一方面,在那个靠手艺挣饭吃的年代,师傅们几乎都藏私,廖金成说起旧事:“为了固定和隔开文字的行距,活版排字盘上塞满了行条和隔片,但这些物件不断地沾染墨汁后会形成污迹而变得不平坦,导致印刷时弄脏纸张,所以我便问师傅该怎么办。他嘱我拿张椅子到后方坐著,说弄好了再叫我过去看。”他说自己也挺有脾气的,认为既然对方不想教,也就罢了。“也幸亏那个年代的老板和客户要求不高,也不会催你快点交货,允许我慢慢摸索,最后也总算想到办法,那就是在不平坦的地方塞入纸条。”

廖金成在29岁那年遇上贵人,一位印刷机销售员机缘巧合下得知他让其他人都修不好的印刷机起死回生,鼓励他到吉隆坡谋生。在他的协助下,廖金成勇敢地离开安顺,辗转到一家代理印刷机的公司工作,不仅有公司车可用,还被派往意大利和捷克受训。此后,他投入于印刷机维修的工作,有一次还协助意大利一家印刷机制造商解决了无法打印30克打印纸的难题,让当地工程师哑口无言,制造商还特别寄了感谢状给他。

当年父亲过世后,一家5兄弟姐妹因为生活逼人而分离四散,年轻的他努力工作,一心想让一家团聚。对于走过的路,廖金成是心存感激,“在印刷厂16年,虽然很苦,但是没白费,我掌握了印刷的技术,也因为对机械感兴趣,学懂了维修,也因而成为今日的我。”

访问当天,廖金成正示范一台德国制自动印刷机的操作,巧遇来参观的德国人,热心地用英文为她们讲解。
访问当天,廖金成正示范一台德国制自动印刷机的操作,巧遇来参观的德国人,热心地用英文为她们讲解。

人如机器,不动就会坏

廖金成和太太育有5名子女,大儿子对机械有天分亦感兴趣,却被他阻止入行。“手艺是很花时间的,一个人只有一双手,做得了多少?”他笑说:“我不给他学。夸口来说,没什么机器是我修不好的,但你看到我赚大钱了吗?我告诉他开工厂,买机器、请人,才能有做不完的生意。”他坦言拥有一门手艺,自己下手完成工作有极大的满足感,但也非常清楚一件事:年代不同了,不能用同一种模式谋生。

儿子之外,也有许多朋友见他工时短,工作简单收费高,希望他能收他们的孩子或孙子为徒,但他始终有所顾虑。技术的传承固然是好的,但心态正确比什么都重要。“我都跟他们说,如果要学,就先去印刷厂当学徒,懂得印刷,学维修印刷机更快上手。”

事实上,他也曾经教会3名学徒,3人后来自组公司,做得有声有色,也一直把他视为师父,结婚生子,都邀他为座上宾。“这种不忘本的很难得。”他感叹自己没有老板命,虽也曾经雇人工作,但结果都不怎么好。他长话短说:“就是你对他越好,他就对你越坏。”

乐天知命,也乐得在事业这条路独行,即便如今已入古稀之年,他仍是不时北上南下,或飞到东马为人解决印刷机的疑难杂症。身强体壮的他是辛苦过来的人,笑道:“人和机器一样,不动就会坏。”

廖金成和父亲先后操作过这一台脚踩活字印刷机,把它买下放在家中作为摆设,他笑说:“人客上门,大部分都说没看过。”
廖金成和父亲先后操作过这一台脚踩活字印刷机,把它买下放在家中作为摆设,他笑说:“人客上门,大部分都说没看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柔摄政王欲动议罢免 TMC生命科学CEO恐丢职

阅读全文

前港姐公开私讯截图 被邀饭局上房28万

阅读全文

一泻千里! 令吉兑美元贬至3个月新低

阅读全文

【15岁少女坠楼案】男友现身灵堂 送别女友最后一程

阅读全文

“舒服吹冷气 我才收1令吉吧了”

阅读全文

黄家和:魏家祥不要懂装不懂、制造假象【东方头条】2024-11-12

阅读全文

精彩前行的老后

心视野

许多人害怕老去,因为老后的世界被刻画成一片灰暗,衰弱、寂寞,充斥著力不从心。陈福平的故事是“老后,为自己而活”的典范,7...

阅读全文

天生就是农家女

心视野

大部分人形容“和平农场”(Terra Organic Farm)女主人何婉菁就像个活在凡间的仙子,清丽脱俗、谈吐温和有礼...

阅读全文

志工专属暖心家旅舍

心视野

离吉隆坡市中心不到10公里的甘榜安邦占布兰(Kampung Ampang Campuran)有间民宅,漆上快乐的颜色,再...

阅读全文

静在绘画世界

心视野

今年13岁,来自槟城的谢文隆(Delwin Cheah)曾被学校老师嫌弃是“一个不会读书的小孩”;5岁那年,也被医生诊断...

阅读全文

为下一个笑容付费

心视野

Picture Creation摄影公司创办人杨成伟去年某天在燕美巴刹吃早餐,看著卖糕的档口生意非常好,“当时突发奇想,...

阅读全文

槟城救命哥拦截死神

心视野

每次翻阅有关“槟威大桥自杀不遂”新闻时,报导上似乎都会提及“陈振龙”这个名字。今年40岁,外号“阿香”的陈振龙是一名拖车...

阅读全文

一砖一瓦一份情

心视野

非营利组织EPIC创办人黄顺明这5年来不断在为别人建造一个家。13岁那年父亲骤逝,一名相熟的叔叔无条件地让孤儿寡母住在自...

阅读全文

摆档义诊

心视野

每周三晚上9点半,华印混血的马胡苏汉医生(Dr Madhu)都会风雨不改与约45名义工分别到吉隆坡汉利丘路(Jalan ...

阅读全文

看不清也能全心守护

心视野

新闻系毕业,后到英国担任护理人员,黄淑培回国后设立护理顾问公司,给有需要的机构或家庭引荐护士,并义务到临终关怀中心为病患...

阅读全文

赤脚情缘爱自然

心视野

来自泰国的朴门老者(Mairom Thamaehati-Asoka)不追求富裕生活,30年前毅然褪下华衣美服,放弃一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