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你不怕脏,不怕臭?”我们如此问道,她马上接口:“不会臭,拿回去清洗干净就可以了!”85岁的高龄阿嬷天天往垃圾堆中掏宝,人弃我捡,捡出许多可回收的弃物。

在 雪州斯里鹅麦(SriGombak)住宅区,左邻右舍每天都会收集好自家可回收物,等待一位阿嬷上门来拿,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五六年。当初投入拾荒工作 时,附近居民一度以为阿嬷家境不好,所以逼得她年纪这么大,还得靠拾荒为生,其实并不然。虽然都是捡拾,但不同于一般从事资源回收工作的拾荒者,卖掉捡来 的回收物后,阿嬷会将所得的收入全数捐出去。她坚信,每天的点滴付出,累积起来,也会粒米成箩。

由于驼背,当阿嬷出现在川流不息的闹市时,显得格外抢眼。其无声的动作渐渐影响不少邻居响应她的资源回收工作。只要遇见阿嬷路过,唤一声阿嬷,阿嬷便会过来接过回收物;有者更主动将回收物送往她家。

日日重复同样的生活,遇上没办法外出拾荒的日子,如雨天或生病,阿嬷浑身上下就不自在。阿嬷做惯了,一下子要停也不容易。

老人家毕竟年事已高,每天总是弯腰辛苦做回收,任谁见了都于心不忍,不过阿嬷依然坚持,希望自己以身作则,透过小小的力量,能让更多人一起做回收,支持环保。

“只要有能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阿嬷说。

现年85岁的阿嬷一直来驼著背,行动缓慢地在垃圾堆中,把回收物一一搬回家。
现年85岁的阿嬷一直来驼著背,行动缓慢地在垃圾堆中,把回收物一一搬回家。

雪州斯里鹅麦住宅区有一位姓陈名为的拾荒阿嬷。她自称小时没机会读书,所以懂得不多。话虽如此,谈起环保时,却依然头头是道。

阿嬷体悟,人老了也和资源一样,懂得发挥就是宝,不懂得发挥就等于没用。

“有用的资源不丢就是宝,丢了就是垃圾。垃圾多了,地球也变得肮脏。要救地球就要多做环保。”说到这里,阿嬷笑了笑,接著道:“我也是被回收的资源”。

阿嬷长满了茧且粗糙的双手,不嫌肮脏地往垃圾桶捡可用的资源。
阿嬷长满了茧且粗糙的双手,不嫌肮脏地往垃圾桶捡可用的资源。

采访当天阳光猛烈,阿嬷拖著纸皮箱,里面装著的,是一些新旧不一的纸箱、空铝罐、空塑胶瓶子,但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都是她眼中的宝。有人说,都这么老了,又不愁吃穿,还捡垃圾,干嘛自讨苦吃?

“人嘛,总要做点事情。其实,苦中有乐,总比闲著好。”阿嬷说,她一不怕苦、二不怕脏,能捡多少,就做多少。

“收, 什么都收呀。手快有,手慢无啦。”阿嬷说。她在住家附近的区域捡东西捡了好几年,每天清晨7时开始拾荒到9时才回家。捡回来的东西稍微整理,又再度出发 “寻宝”去。每天不晓得围绕花园区打转了多少圈,因此,这里有什么人出没、哪家店卖什么、哪户人家姓什么,阿嬷比任何人都清楚。附近的居民,很多都不知道 她的名字,友族同胞叫她“Nenek”,华人叫她“阿嬷”。于是,我们跟著叫她“阿嬷”。阿嬷表示,很多人知道她天天会拾荒,所以都会把回收物放在门前或 后巷,她也只需要沿路收集就行了;每一次都能“满载而归”。

为人老实、不贪不取,是邻居对阿嬷的印象,我们也亲眼见证。一些邻里觉得阿嬷很辛苦,要给予帮忙,可她总是摆摆手,只肯收下回收物品。

偶尔捡到新的、半新的可用的东西时,阿嬷都会嘟囔几句:“这样就丢了,真的很浪费。还可以用呢!”尾音还拉得长长的。对她来说,捡回收物,才是重要事情。

走到每家每户,都有人递上折叠好的纸皮或者几个饮料瓶给阿嬷。
走到每家每户,都有人递上折叠好的纸皮或者几个饮料瓶给阿嬷。

阿嬷的环保3R

阿嬷的儿女们笑说,平时看屋外的物资排列得整齐有序,根本预估不到回收量,一旦罗里来载,把资源搬上车后,是整辆满满的,家人这才晓得母亲原来捡了那么多。

前阵子,阿嬷在分类时,手被纸皮割伤,原以为是小事,没想到隔了两天,伤口竟然发炎,导致皮肤红肿。手受伤了,她仍然坚持做下去。

阿嬷掀开裤管,向我们展示她的双腿。因为长期以来走了太久,总是贴著酸痛贴布,脚底也长满了茧。“生活无病无痛就已经很好了,我不会去想太多,想了反而会生病,我只要高高兴兴,健健康康地过每一天就好了。”

阿嬷在46岁那一年,遇上一场车祸且伤得不轻,由于没有得到适当治疗,惹来后患,逐渐地不能挺直腰背,伤及脊椎。
阿嬷在46岁那一年,遇上一场车祸且伤得不轻,由于没有得到适当治疗,惹来后患,逐渐地不能挺直腰背,伤及脊椎。

大家都知道,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则,就是3R——减少使用(Reduce)、物尽其用(Reuse)及循环再用(Recycle)。但,早在人们还没有热衷环保理念之前,阿嬷就会把一些别人丢掉的、还可以使用的物件悄悄地往家里搬,确确实实地废物利用。

阿嬷曾把路边零星的砖块搬运回家,积少成多,修筑住家的水沟。虽说技艺不及泥水匠,却也实用。阿嬷也会将饼干筒灌满泥土,一个个排列起来,种起蔬果。左邻右舍看了,都不禁露出赞叹的目光。

遇到有陌生人拿资源过来,阿嬷会与对方闲聊。闲谈中,她也不忘邀约对方一起来做资源回收。

以往,阿嬷仅捡取废弃物自己使用,如今能还能借此捐助他人,她满心欢喜。

阿嬷持续无悔的付出感动了家人,二女儿玉娇尤其支持母亲对环保的努力及捐助他人的善举。
阿嬷持续无悔的付出感动了家人,二女儿玉娇尤其支持母亲对环保的努力及捐助他人的善举。

人家除旧她迎“新”

“政府说垃圾要分类,但实际上不是每一户人家都能做到,垃圾桶里有旧报纸、铝罐、铁罐、胶樽、食品、饮品及衣服等等。”很多时候,阿嬷必须自行分类,才能送往回收站。

在 捡破烂的过程中,阿嬷开始觉得“买新的东西”是一件浪费的事情。她苦笑:“我常会想,为什么一定要去买新的?”阿嬷现在已经把捡物当成习惯,平时走在路上 看到废弃物、垃圾堆,就会忍不住上前检查一番。阿嬷笑称,看得到东西,不见得搬得走,“一些垃圾如沙发、灯罩、冰箱都无法搬回家啊,我搬不动!”阿嬷也 说,拾荒,基本上是九分“努力”加上一分“运气”。毕竟,不是每一样废弃物都适合回收。

每到农历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也是最常淘汰旧物的时节。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一种“除旧迎新”的习惯;但对于阿嬷而言,反而是捡“新”破烂的大好时机。阿嬷就说:“过年路边真的什么都有。各式旧家具、皮箱、衣服、鞋子,任何你想不到的东西都有!”

身体力行 才是关键

阿嬷表示,以前生活艰苦,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接触慈济我才觉得,有得吃、有得穿,已经很幸福,还有比我们困难的人,应该要去帮他们。”不只在慈济,对于生活周遭碰到困难的人,她已懂得去付出。

阿 嬷称,最困难的考验不是捡拾的过程,而是捡了太多东西没地方放,或者无法取舍到底该“丢弃”哪一样。很多人都听过资源回收,也知道要将垃圾分类处理后再丢 掉,无法回收的垃圾就交给垃圾车,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就属于资源,而不是垃圾。阿嬷说她年纪大,只懂得做基本的分类工作,再仔细的分类,阿嬷说她不懂了。

读书不多、粗懂环保的阿嬷且能为环保做出如斯贡献,相较于懂得多,却不懂得做出相应行动的人而言,阿嬷懂得太多太多了。

阿嬷家外的资源被整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不会发出异味,原因是阿嬷将每一件资源都处理干净,执行环保清净在源头的理念。
阿嬷家外的资源被整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不会发出异味,原因是阿嬷将每一件资源都处理干净,执行环保清净在源头的理念。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凶嫌疑针对“暴走团”噪音骚扰 珠海多区禁广场舞

阅读全文

出游翻船4家人落海全亡 爸让13岁儿躲保冷箱中活命

阅读全文

李子柒停更3年曝新计划 传改名维护个人品牌

阅读全文

令吉续雪崩式贬值! 兑美元再改写3月新低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撤网捕石甲 鳄鱼误入网送命

阅读全文

开档养慈善

心视野

蔡宝仪9岁那年,父母离异,她和妹妹无辜成为大人脚底下的球,最后落脚已退休的祖父母家。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命途坎坷的年轻女...

阅读全文

踩三轮车有赚头

心视野

踩三轮车,收入能否维持家庭生计和日常开销?这是许多人在接触三轮车夫后,浮在脑海的第一道问题。随著时代的转换,三轮车夫的地...

阅读全文

做我的家人

心视野

育有2名孩子的李佩贤是巴生童心园幼儿园的园长,园内有近300名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生活,她都被童真围绕。2014年...

阅读全文

学校董事校门口卖菜

心视野

“这些菜是我们亲手种的,你们吃吃看!”清晨6时,安娣们的叫卖声,使得槟城威中醒侨学校的校门外围洋溢著一片热闹的气息,划破...

阅读全文

抱他上楼 给他上课

心视野

每个星期二和四,巴生商业区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一名年轻男子抱著一个瘫痪孩子上下楼,他们原先非亲非故,但自去年12月起,成了...

阅读全文

回母校给学生开伙

心视野

雪州梳邦国民型华文学校对灿叔(廖福灿)来说就像老街坊,儿时住在学校附近、长大后返回母校经营食堂的他,熟悉学校的一切。时间...

阅读全文

【自救消失的文化】实里达海人逆境寻出路 辟展馆宣扬文化

心视野

环境受破坏,天生天养的生活再也回不去,原住民只好另寻出路,发展旅游业是其中一个办法。甘榜双溪德蒙(Kampung Ora...

阅读全文

净岛先锋捡垃圾

心视野

人们笑蔡福汶傻,垃圾那么多怎么捡得完?打了半辈子鱼的他反倒认为,不断把垃圾丢进海里才是真的傻。在雪兰莪吉胆岛吉胆村义务担...

阅读全文

温情剪刀手

心视野

“他是我见过最慈祥的一个阿伯,喜欢笑,也爱说笑。每次理完发后,他会要求照一照镜子,看到自己满意的发型,他就很开心了!”在...

阅读全文

打印3D手

心视野

7岁女孩江愷俐因羊膜带综合症(Amniotic Band Syndrome,ABS),一出生左手就畸形,手掌和手指都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