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国语大学有一个“马印语学科”(学科hakgwa即“系”),专门培养马来—印尼语人才。当年在马大念书时就曾给一名来自该系的韩国学生辅导过汉语,所以我很早就知道有“马印语”(ma-ineo)这么一个将马来语和印尼语并称的汉字词。
来韩留学后,认识了另一名专攻“马印语”的朋友朴相厚,并曾随他到该校大学部“马来-印尼语比较”的课堂上去“做客”。该课程的教授是一位毕业于马大的马来语言学博士,得知自己的学生有马来西亚朋友,遂邀请我去“现身说法”。依稀记得当时我只用马来语简单地自我介绍,随后便以韩语跟他们谈一些马来西亚的语言使用概况及语文政策。
今年夏至,趁著学期刚结束,我带著自己的博士论文重返阔别多年的外大,去拜访另一位“马印语”专业的教授——高永勋老师。我跟高老师是初次见面,走进研究室寒暄几句后,目光很自然地就落在那一排书架上。我也不知有多久没看到这么多马来文书籍了,无意中竟还发现有几本以前念大学先修班时的历史教科书!
高老师是马大校友,1986年至1994年在马大修读硕博士,分别研究过马来戏剧和印尼小说。见我是个华裔,老师便给我介绍土生华人文学对印尼现代文学的影响。我则呈上自己的博士论文,请高老师多多指教。老师显然也对词源研究很感兴趣,从汉译佛典的“阿含”与“agama”同源谈起,一直聊到“Hang”的来源,还提到了Awang Sariyan这个我有整十年都没听过名字。
过去十年,我几乎都是在用中文介绍韩国、用韩语讨论汉语的各种问题。偶尔能有一两次用韩语来畅谈祖国的语言文学与政治、文化的机会,足以让我内心备感温暖。于是临走前我答应高老师:9月份到他们系上参加教授们的读书会,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次和马来西亚有关的口头报告吧!
作者为成均馆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xiaoyueni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