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报导称内阁已通过让教育部与中国孔子学院签署备忘录,承认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华文科与中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具有同等资格。SPM华文科成绩获得中国政府承认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认为SPM华文与HSK具有同等水平,这实在令人难以苟同。在网上转贴这则新闻时,我和许多马大中文系毕业的同学都对此不以为然。
汉语水平考试是一种第二语言考试,对象是那些非母语人士。我们的SPM华文科则是延续华小的华语华文教学,属于母语教学,两者并不相同。从这一点来看,拥有SPM华文、STPM中文资格的学生到中国留学,本就不应再以其他外籍生的标准来对待,要求他们继续修读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课程。
有人认为,国中生每周衹上3、4节母语课,改制中学最多也不过7节华文课,不像独中那样所有科目都是母语教学,因此SPM华文与HSK“有差异”,国中生的华文水平也比不上独中生,更别说是中国学生了。
这番言论乍看似乎有理,实则不然。
SPM华文再怎么不济,那也是在教授母语,学生们学的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背的是文学作品里的名句精华,考的是用母语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即使水平不及中国的高考语文,那也不至于沦落到要与HSK同等对待。我身边有很多汉语说得不错的韩国人,他们衹要在汉语补习班用心学上两三年,往往就能考到HSK的高级证书。承认SPM与HSK具有同等资格,是否意味著马来西亚教育部承认自己的课程发展司和考试司所设计的华文课程与考试,华小6年加上中学5年,前后11年的母语教学仅仅达到韩国人上两三年语言学院的水平?
难怪我那在中国考获文学博士学位的同学忍不住要说:“这也太委屈SPM华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