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查理周刊》引发的争议还在延烧,马来西亚也因为“马来女生拥抱韩国歌星”成了国际新闻焦点。这两宗事件完全没有关系,只不过,它们背后涉及的价值观,却引发许多联想。
《查理周刊》讽刺时政的传统,人们终于知道了;愤怒的穆斯林不满该周刊不知悔改,居然又开先知的玩笑,在最新一期的周刊绘出了先知的漫画图像。英国《经济学人》用了《查理周刊》的先知图,新加坡唯恐引发穆斯林不满,在新马版的《经济学人》留了一页空白。
可是,此举只会引发更多想要一窥真相的人上网去搜寻,尽管他们未必同意《查理周刊》的观点。就这起事件来看,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显然有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在欧美国家的穆斯林,虽不满《查理周刊》的作风,至少还愿意谴责血洗周刊的凶手;其他地区,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那一年,全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担心下一轮恐袭就发生在身边。悲观派的预言家甚至说:911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意思就是,世上没有一处安宁的所在,911不仅是一场世级恐袭,更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它助长了恐怖份子的气焰,使它们越发蠢动;而全球各掀起的反恐浪潮,也使到原本就疏离的基督徒与穆斯林社会越发紧张。
13年过去了,就连911恐袭头目策奥萨玛拉登也遭美国海豹突袭队击杀,成为美国奥巴马总统最辉煌的政绩;然而,恐袭并未离我们远去。今天的恐怖气氛,很难使人不想到911。
13年前,当人们高谈反恐的时候,吉隆坡街头可轻易的买到全球首席恐怖份子奥萨玛拉登头象的T恤。
13年后,参加ISIL的大马人居然过了1000。谴责《查理周刊》的人,可能比谴责恐怖份子的人更多。
几位马来女生去参加韩流演唱会,被偶像拥抱所引发的风波,也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的变化。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始终有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