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数学题。可以使用的钞票,一个月若是两千令吉,那么就有一百张RM20,或者四十张RM50。以此类推,四千令吉就有两百张RM20,或者八十张RM50。
之所以这么换算,主要是为了真正回归钱的概念:有时候真的需要回到原始的状态,也就是使用钞票的习惯,一张一张钞票花掉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痛。电子钱包、信用卡是提供了便利,但是痛的感觉只是给银行缴还款的时候,很多手机上瘾的人目前只有金鱼的七秒钟(或三秒钟)记忆,那种痛没两下子就忘记了。
先假设一个上班族预备一百张RM20当作零用钱好了。在雪隆区办公室附近的茶餐室吃一个早餐加上咖啡或茶,大概一张RM20又要花掉,拿回一些零钱。另一张RM20在午餐时候又要花掉,幸运的话可以拿回一些零钱。下班蛮晚了,回家煮饭很耗时间,于是在外用餐又准备让当天第三张RM20“开张”,一个不注意,在比较好的地方用晚餐,第四张RM20也要用上了。
你当作一百张票券好了,原来没有用在购物什么的,一不留神就可以一天不见掉三、四张,上班二十多天就花光了。对了,周末拜托另作预算。以前一张RM20可以早午餐搞定,其实疫情以前的世界还办得到,疫情之后是另一个世界,物价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记得约莫十多年前,在新加坡工作的亲友常常光顾小贩中心,上班一周的午餐加饮茶费用在口袋放著S$40或S$50,撑了五个工作日还有零钱。在狮城太方便了,大家都爱光顾小贩中心,但听说现在吃喝也不便宜,也许一张S$50也撑不了几天?
这些概念,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好笑:“还是有人赚很多,所以物价贵了也没有关系啊!”在我看来,这看法很凉薄,也显示说的人对钱没有概念。
假设阁下每个月有一千张RM20可供挥霍。一千张当中,有一百张也就是百分之十是让你上班、出门工作不需要捱饿。只是纸上谈兵可能无感,实际花下去就知道痛。原因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你不会因为有一千张RM20可以挥霍而觉得吃饭喝茶一餐需要一张是很便宜的。因为你心中认为那只是马币10-12块钱就可以搞定的事。
易言之,你再有钱,也不会花马币数十令吉买一罐汽水,因为你心中认定那只是不超过一美元的东西。
在马来西亚大城市的五星级大饭店来一个“任你吃到饱”午餐或晚餐,若要价七张至十张RM20,你倒是认为值得,因为你心中那把尺认为,兑换一下其实不到50美元,在澳洲纽西兰吃不到,但是在我国你可以放心大快朵颐。
值不值得,你心中那把尺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