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把教育掌控权拱手相让的经验?莫说没有,只是不曾觉察。孩子出生以来,总有一段时间主要是由父母亲全权照顾的。这段日子可长可短,当女佣、保姆或公公婆婆等开始侵入分担角色,你就在拱手相让了。当然,多数人的感觉是,不得不让。
若孩子出世后主要面对的是父母,那么父母其实就有完全掌控孩子的教育权利,不会出现父母不让孩子吃零食,却出现多张嘴巴说那是剥夺孩子童年乐趣等的一傅众咻现象。
好好把握教育掌控权
意识到自己有一段时期有完全的教育掌控权的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花钱购买各类教育产品,比如闪卡、情绪卡、教育影片、各种益智玩具等去赶所谓黄金时期教导孩子,而是从容、好好地和孩子一起生活,好好和孩子言来语去、脸色温和、不动辄不悦、不随意杀害蚂蚁等小动物、不浪费食物、生活节俭、守交通规则、待人客气和顾及他人感受、不贪小便宜、每天阅读等等。把自己修好,就能最好地教育孩子,在这阶段为孩子打下许多重要的人生基础,比如珍惜食物、心境平稳、喜欢书籍等等。
有珍惜那段日子的父母,时下很多流行的教育产品和亲子课程,都不需要了。从小生活在四周都是书、成人随时捧书阅读的家庭里,需要长大后特意参加什么培训课程去培养阅读习惯吗?当然,有好的基础并不表示不会受污染,教育的路常常不是一帆风顺,但那不会因此减损基础的意义。
另外一个没有好好享用教育掌控权的是老师。孩子从七岁入学到高中毕业,老师都是他们心里尊重的对象。诚然,他们也尊重其他人,但是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令老师所获取的教育轻便,却是别人(包括父母)难享有的。许多父母都曾经感叹,老师讲一句,好过父母讲十句。当然,也有不尊重老师的孩子,但大家不要被个别的现象模糊掉普遍的实情,老师要好好珍惜教育孩子的权利,那是许多父母其实只能巴望的权利。
对老师的尊重,过了高中,情况会出现重大转变。孩子心灵里时时有个老师的感觉会减弱许多。其中,这转变在私立大学的学生身上又比国立大学的学生更明显,念私立大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和念政府学校的STPM学生之间尤其有这些差别。
想想,这转变在孩子的心灵里是怎样的一个情景。他会发现过去整十一年的传统老师的身影、声音都少了,终于来到一切由他自己处理和面对的人生阶段。你可以说这是自由、独立了,但心中的狂妄和任性也可能开始萌芽了。这时,如果他要生活日夜颠倒,谁还能动用威严去纠正?这时,如果他要在班上和朋友窃窃私语或上社交网站,如果有哪个讲师会规劝,他是幸运的小子,但问题是,他能多虚心听进去?青春期不只有热情,也有固执。
无论如何,这阶段还是有讲师在,还是有分数在。学生不管多妄为都会尽量不去和讲师对著干,无论他们多么不经心学业,心中还是牵挂及格分。但,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法律这观念比大学的制度约束又更远了,走在街道上品行分自己说了算,谁敢向前规劝?谁还能劝得了?有没有看过辩才很好的年轻人,你期望和他“真理越辩越明”吗?
有没有遇过路上横冲直撞的车子,还剩下多少位亲朋戚友或老师能点醒他们?有没有遇过执行力强而言辞扭转力也强的上司,不是很多同事宁愿选择静静看著他们把公司带到错误的方向去吗?得空到社交媒体看看各种评论,尤其是有关政治的题材,马上会看到许多不懂得客观处理论点的评论,更莫说那些粗俗的用字和句子。
尽早种下“解惑”种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这句话要趁早实践在高中毕业前的学生身上,如果企图用在你身边的亲朋戚友、同事、老板等,就会变成职业病。这或许说得很消极,但不妨在你一次次尝试到心累时再看看能吸取什么客观的经验总结。没错,人总会有被某人解惑的可能,但几率不高,也往往那个某人不是你。为什么那么难?因为解惑的种子过去并没有种下。什么时候该种?高中毕业前。由谁种?老师。
所谓解惑的种子就是指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表现在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留意、检验和评估。当某个人、事或情境刺激你有股冲动要说某人骄傲的时候,你若有足够的思考能力,会意识到自己在评价著对方。与其随冲动逐流,你会想想自己根据什么说对方是骄傲的?凭感觉还是凭论据?凭感觉的话是不是自己的感觉出了问题?评论据的话论据是否成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这样的留意、检验和评估的能力,好处太多,但配合上文例子来说,则你用辩才蒙蔽自己、在马路上沉浸在横冲直撞的爽、和人谈话罔顾他人论点、在网络上发言不客气等的几率会比较小,简而言之,就是“自我点醒”的能力必然比别人强。
各位只要能从本文看到“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其实已来到身边的规劝已难凑效的人生阶段”这一点,就反过来能够看见高中毕业前培养思考能力的迫切性。当然,并非说高中毕业过后就不可能再学会留意、检验和评估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是毕业后会走这条学习、修练路的人少之又少。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存在感、角色和意义非大学讲师所能攀比,若老师能善用而在学生高中毕业前种下思考的种子,那是为社会的和谐、公民的素质建构做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