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对新加坡来说是多事的一年。李光耀逝世、50年国庆,现在又大选。首两项是政治史的里程碑,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国立半百周年,叫人不得不省思岛国的治理经验。大选刚开始,是否是选举史深远意义的一次,尚未可知。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气势已经大不如前,竞选纲领与标语毫无新意,如果继续过去打击反对党的手法与伎俩(毁谤控告、人格厮杀),可能会弄巧反拙。推出所谓新候选人,还是同一个模式,缺乏政治考验,皆大部分安排在安全集选区,不像是政治选举,而像是一场求职面试。
李显龙最后一次领军的选举不见一个完整的接班团队形成,已经是令人摇头。一党独大了50年,其民主修养全被霸气淹没,新加坡人民素质今非昔比,可否有耐心继续容忍一个父权政权,看来已经有迹象反扑。
反对党人气极旺,政纲有备而来,候选人不缺精英,群众大会人群汹涌。上一届大选工人党群众大会也是如此,热情高昂,然而除了阿裕尼集选区和后港单选区之外,群众的出席率并没有转换为投票率,这也是行动党“看死”新加坡选民的原故,在选举期间不改“你民我主”的态度,还霸占了所有的媒体和行政资源,大唱“你奈我何?”。行动党将会继续执政已是大选前之定案,故有如此姿态。
此次大选电子社交媒体已经相当发达,人民有了资讯来源的选择,又增加了执政党流失选票的可能性。最令人困惑的,是这次行动党明显放弃了年轻选民,对这一群选民毫无表示(相对于前两届大选),看来他们真的不知如何吸引这65后的一代。他们处理余澎杉事件已见端倪,错误百出,损失极大。有理由相信,年轻选民如果集体叛逆将会引发一番新加坡政治新气象。
除了反对党国会席位增加与否值得瞩目之外,行动党的选票率是否会从上届大选的百分之60下跌,也是此次选举是否是新加坡政治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