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在前几日播放了三集中的最后一集,结局出乎意料。
英国中学生在多项国际学力检测表现都落后于亚洲学生。中国学生的表现优秀,尤其是数理科的成绩遥遥领先。BBC与英国公开大学合作,英国南部汉普郡的名校博航特(Bohunt)中学实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试验。
五位中国老师受邀到博航特学校,对五十名中学生采取中式教学。整个教学模式基本参照了中国的全日制的中学模式,早上上课前要集体做操,中午在校吃午餐,有午休、自习课,接著继续上课。
一个月后,接受中式教学的同学将与一般在博航特教学的学生,共同参加一项考试,测验哪一组的同学考试成绩比较优秀。
纪录片的前两集凸显了英国学生不适应中式教学。英国学生抱怨班上人数太多,一班50人,很容易分心。对于中国老师强调课堂纪律,少说话,多听讲做笔记以及不准挑战老师的权威,英国学生的不适应发展成课堂上捣蛋、插嘴、聊天、逃课。纪录片呈现出课堂学习失控的场面。中国老师也不适应英国学生,认为他们上课没有秩序、不尊重老师、过于自我、没有团队精神、缺乏挑战以及竞争力。
中国老师归咎于英国是个福利社会,给予人民过多的照顾,使得他们缺乏自我进取求胜的决心。另外中国老师也以为英国学生的学习态度缺乏了为国家社会民族贡献的心理建设及荣誉感。因此彼此都不看好一个月后的学测。一个月后两批学生分别参加了数学、科学以及汉语的检测。结果中式教学的学生在数学,科学以及汉语的平均成绩都比英式教学的学生高。中式教学与英式教学差异的话题继续延烧。
到底学习所为何事?我们到学校去到底要学的是知识还是学习方法?如果学习是个化育的过程,那我们希望造就的是什么样的人?这几个问题都是任何对制式教育以及广义的学习有兴趣的朋友自我反省的课题。
几乎全世界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小学中学阶段已经普遍以考试,测验作为检测学生水平水平的方式。虽然学者家长还是不断提醒,测验以及分数不能够当成一个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但是大家也都无法逆转,测验是个有效以及大家普遍接受的方式。
无论我们以为中学应是探索学生个人的志向,培养他个性的成长又或是开发个人的兴趣,一旦面对考试,还是回归做题技巧,平时是否有复习及老师对考题的掌握有多深等的技术面向。
单就应对考试,中式教学是略胜一筹的,也是我们熟悉的教学方式。老师善于总结,把课本上的重点罗列,强调学生勤记笔记,加上大量习作,反复练习,使得同学掌握做题的技巧。同时,通过习题及测验的分数比较,让学生们产生竞争的氛围。优胜劣败的丛林法则对英国学生是陌生的,对以应付考试为主的东方学生确是熟悉的人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