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5日讯)两名活跃于峇株巴辖某非政府组织的华裔领袖,因涉嫌成立非法组织“王室荣衔俱乐部”(Kelab Darjah Kebesaran Negeri),并售卖拿督及拿督斯里勋衔被捕,警方至今接获13人投报,涉及款额高达134万令吉!
落网的两名嫌犯自称拿督斯里及拿督,他们分别57岁及40岁。两人分别为峇株巴辖人民社警主席及名誉会员,都已被警方申请延扣7天协助调查。警方正追缉另一名33岁的巫裔男子莫哈末菲沙。
“警方共接获13宗投报,投报者也包括购买勋衔者,他们的损失总额高达134万令吉。在经过调查后,嫌犯是在今年10月30日于新山落网,警方也已延扣两名嫌犯7天助查,目前他们已回到峇株巴辖。”
莫哈末卡立尔是于今日召开记者会,宣布侦破这个贩卖假拿督集团。在场者包括柔州副总警长拿督卡玛鲁丁、柔州刑事调查主任阿兹曼和副刑事调查主任林光耿等。
莫哈末卡立尔指出,根据调查,加入有关非法俱乐部的费用是20万令吉,购买勋衔的费用则是18万令吉至28万令吉。有关俱乐部目前已有40名会员,警方也掌握了他们身份,惟相信这些人也是被骗。
他说,两名嫌犯皆对外自称是拿督斯里及拿督,宣称可通过他们管道获得有关勋衔,但他们都是一切都使用伪造的受封证书及皇室假标志,所以出售的都是“假拿督”。
“相信嫌犯可能是向合法制造勋章的厂家购得这些勋章,不过,却不是由有关州属的王室所颁发的。”
他说,警方还在追查勋章的出处,也会逐一向40名被鉴定加入未注册的受封勋衔组织的人士了解情况。
针对购买勋衔者与王室的合照,则可透过移花接木方式合成,或在出席一些场合时,找机会上前与王室成员合照,这些照片每张售价5000令吉。
他说,警方将援引《1966年社团法令》第45(1)条文、刑事法典第471条文(伪造假文件)、《2017年勋衔相关罪案法令》第15(2)条文和刑事法典第420条文(欺骗)调查案件。
他劝请民众不要参与非法组织,也不要向他人提供、购买、拥有和要求得到国家元首和各州的王室所赐封的勋衔。
“凡以金钱购买的勋衔都是骗人的,因为勋衔并不是轻易就能以金钱购得,我服务了30多年,也不见得那么容易就得到勋衔。”
勋衔买卖不涉人民社警组织
柔州总警长拿督莫哈末卡立尔强调,虽然涉及王室勋衔买卖的两名嫌犯是峇株巴辖人民社警的领袖,但经过调查,此案件不涉及该组织,该组织仍可继续操作和服务。
他说,人民社警是一个服务社会的组织,两名嫌犯只是借用这个组织作为跳板,向一些民众兜售王室勋衔。
他指出,两名嫌犯皆无业,但通过售卖勋衔却可赚取相当丰厚的收入。
另外,针对一名巫裔单亲妈妈出卖2名女儿贞操的案件,莫哈末卡立尔指出,警方还在追查3名外籍男子的下落,目前的调查显示,该3名男子未通过合法管道离境。
他说,基于3名外籍男子没有身份证、地址和任何在马的亲友,因此警方要追查下落并非易事。
“但警方已成立特别队伍调查此案,一旦有最新进展,就会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