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少人或企业主动发起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本地新创云端厨房kEATchen设立食物银行,为三餐不继的群体提供温饱,冀望能为这个充斥著不安的世道带来正能量。

疫情反反复复超过一年了。自去年3月18日行管令开始,不少人因为失业,只能靠著后备金生活,但谁也没料到,这场疫情持续这么久时间,甚至还没看到尽头,再雄厚的资金,也会有被用尽的一天。

kEATchen是本地新创云端厨房,旨在协助街头美食、小档口入驻外卖平台。“我们从没想过有机会接触慈善活动这一块。”联合创办人金鸿霖说,促成这件事的机缘是5月31日的一通电话。他说,伙伴陈意豪那日接到朋友来电,开口向他借钱。“据悉,该名朋友此前的经济基础稳定,无奈疫情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甚至三餐不继,没办法给孩子买吃的。”

得知此事后,金鸿霖直言:“希望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一点事情。”事不宜迟,他们隔天一早便向食物供应商购入鸡蛋、米粉、白米、饼干等日用食材,并在门市店设立食物银行区域,开放给有需要的人士前来领取一份温饱。“万万没想到大家的反应那么热烈,从6月1日开始至今(截稿日为9日),我们收到不计其数的来电询问,有善心人士想要捐赠,但更多是查证食物银行的真实性。”处于疫情紧急的当下,假新闻和假讯息太多了。

kEATchen食物银行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下午4至6时。
kEATchen食物银行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下午4至6时。

反应热烈 安排志愿警卫控场

每天下午4至6时是kEATchen食物银行的开放时间。“每天将近会有200人来排队领取,最高峰是500人。”眼见如此人潮,金鸿霖坦言,当下心情是五味杂成的,既开心又不安。“开心的是可以帮到人。”但不安绝对大于开心,因为他们始终是一家企业,提供云端厨房给餐饮业者,倘若领取物资的群众影响到租户的正常作业,他们责无旁贷。“与此同时,也担心人群聚集会引发感染群。”为免现场失控,他向国会议员玛丽亚陈(Maria Chin)求助,让对方安排志愿警卫帮忙维持秩序。

“据观察,有些人基本上每天都来排队领取食物。”金鸿霖感性说道,有者解释,他们这么做是担心食物银行如果哪一天突然中断或停止,他们又要回到有一餐没一餐的窘境了。“经过解释后,他们比较放心,吃完了再回来再领取。”

金鸿霖(右图黄衣者)和志工团队正在分配食物,方便大家领取。
金鸿霖(右图黄衣者)和志工团队正在分配食物,方便大家领取。

kEATchen食物银行目前派发的食物是干粮居多,因为金鸿霖认为,处理新鲜食材的程序非常耗时,也担心食材因处理不当而变质。
kEATchen食物银行目前派发的食物是干粮居多,因为金鸿霖认为,处理新鲜食材的程序非常耗时,也担心食材因处理不当而变质。

来自民间的支持 食物银行继续运转

kEATchen食物银行是在疫情之下临时发起的民间活动,并没有登记注册,他坦言:“我们没办法保证食物银行可以持续多久。”但只要我国仍处在行管令,活动仍会不间断,好让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温饱,一起抗疫。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帮忙受疫情影响的群体,但他说:“前来领取食物的人基本分为:30%是疫情之下受影响的人;70%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自6月1日活动开始,至9号截稿为止,短短8天,kEATchen食物银行共筹获6万7000令吉的善款。“这也是我们没办法轻易喊停的原因之一。”他指,不隶属于任何慈善或非营利组织,但民众却愿意相信他们。“因为大家的信任,让我们有感有责任把事情做好。”他分享,曾经收到3令吉及6令吉的善款。“不懂为什么,总觉得善款背后有著很深的用意。”可能有人会嘲讽说“捐那么少,不如不要捐啦。”但在金鸿霖来看,捐款者很大可能是把仅有的金额捐出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恶作剧,但我不觉得有人会为了捣蛋,愿意花时间转账。”他续说,日前收到一个年仅两岁的捐款者所捐出的150令吉。“这是她的生日愿望,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人士。”

新创云端厨房kEATchen由4个创办人创立而成,包括首席技术官江国荣(左起)、首席营运员陈意豪、首席执行员金鸿霖和营销总监法利(Faris MohMad)。
新创云端厨房kEATchen由4个创办人创立而成,包括首席技术官江国荣(左起)、首席营运员陈意豪、首席执行员金鸿霖和营销总监法利(Faris MohMad)。

面对疫情的直接冲击,金鸿霖是过来人。“去年,我成立了一个房产新创平台,没想到遇上MCO 1.0,资金无法支撑,只好转卖给他人。”创业失败让他消极了好几个月,所幸太太在身边不断给予鼓励,让他有勇气重新出发。“kEATchen于今年5月初正式上线,但在5月7日,我国再度进入MCO。”他无奈表示,虽然kEATchen算是基本经济基础行业,但作为一家新创企业,线下宣传活动其实也非常重要,如今因为行管令而无法进行。“接触慈善活动让我变得更加正面,虽然再度面对疫情打击,但这次我有自信能够熬过。”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死者山吉哥拉益获亲朋好友送最后一程。左起为姐姐苏南及母亲。

【芙中生坠楼案】死者在小学曾考全校第一名 同学送别个个泪洒现场

阅读全文

17岁学生工地兼职打工酿意外 遭建筑材料击中头部当场身亡

阅读全文

被爆罹癌后首露面 徐若瑄曝儿子得知后反应

阅读全文
蔡亲炀(左2)到丧府瞻仰遗容。左为副校长龙思岑。

【芙中生坠楼案】生命宝贵望大家爱惜 蔡亲炀校长:大家上了宝贵一课

阅读全文

吉打稻田惊现龙卷风

阅读全文

【东方医聊】“猝死”其实离我们很近

阅读全文

掌握核心知识 生命礼仪师妥善打点人生谢幕

特写

传统观念,殡葬业仿佛是老人家或基层人士的活儿,更有“棺材佬”之称,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创新和改革,我国殡葬业已逐渐走向专业和...

阅读全文

【疫情下的音乐人】报读线上课程 陈玉婷拒绝原地踏步

特写

继演唱会音乐总监刘维忠的分享,我们再听听不同岗位的本地音乐人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转变,也让我们对音乐产业技术人员有多一层认...

阅读全文

【疫情下的音乐人】现场演出喊停 刘维忠持续增值自己

特写

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实施行动管制令,现场大型活动一概不得举办,连带影响音乐演出产业。从餐馆驻唱、婚礼和商业演出,乃至演唱会...

阅读全文

刷亮个人履历 争取面试机会

特写

疫情期间,许多人感叹“揾食艰难”,但人力市场上的招聘不曾间断,究竟要如何才能从一群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面试机会呢?“履...

阅读全文

求职趋势:社交媒体比招聘网站更具优势?

特写

社交媒体崛起,招聘和求职形式也随之变动。找工的形式不再局限于招聘网站,而是往社交媒体平台扩散,使招聘形式益发多元。随著年...

阅读全文

【关注自杀课题】企图轻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特写

在马来西亚,企图自杀或自杀未遂,是一项罪名,甚至可能因此承受牢狱之灾。去年4月,马六甲一位青年企图在组屋单位内自杀,因此...

阅读全文

【关注自杀课题】觉察当事人的求救讯号 预防憾事发生

特写

如果有一天朋友突然跟你说:“永别了,朋友。”你会怎样做?是紧张地阻止他,指责他,还是不知所措而改变话题?近期女网红自杀事...

阅读全文

最佳生长条件 打造网纹蜜瓜园

特写

近期网路上热夯的日本网纹蜜瓜,一颗要价数百令吉,让许多人感叹吃不起。不过,要吃网纹蜜瓜不一定只能从日本“飞”进来,本地其...

阅读全文

与纸为伍 文化人的读家记忆

特写

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从前坐在茶室的老伯、搭地铁的上班族,手上拿著的刊物如今已被科技产品取代。正当实体刊物看似...

阅读全文

我们的纸感年代 印刷成刊最后把关

特写

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伴随著汰旧换新。习以为常的资讯接收管道,逐渐被快速传播的新媒体所取代,那些翻开报纸就能感受到的印刷纸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