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后新冠疫情全球供应链大洗牌、俄乌战争依然没完没了、通货膨胀却猛如虎的年代,国人在不确定时代下开门七件事的生存拷问,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而是鸡和蛋那一个先缺。
尤其不管是鸡肉或鸡蛋都是国人的主要蛋白质来源,譬如我国每月鸡蛋需求就高达9.6亿个,而每年每人平均消耗的鸡肉高达约50公斤,这个鸡肉消费量也是全球第二高的,仅次于美国。
因此,在过去一年多来,尽管马币汇率一落千丈,进口饲料价格水涨船高,可为了抑制鸡和蛋的价格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吃得起的水平,政府除了实施了顶价机制外,也调高了生产者的津贴。
据早前报导,今年政府单是用于鸡和蛋的津贴,已超过12亿令吉,相比去年鸡、蛋、食油的价格津贴只有10亿令吉,然而鸡和蛋依然不时的短缺。就如食用油般,我国虽是全球主要棕油生产国,却也不时出现市场没有包装食用油现象。
对于鸡、蛋、食油等短缺,政府往往把矛头指向市场失调或失控,如一时指责商家囤积居奇,一时又指走私猖獗,导致供需短缺,却鲜少直陈政府那一只有形之手的调控失败和失责,进而打乱了市场本应有的调控机能,让供需失衡和错配。
在鸡、蛋或食油短缺课题上,问题根源在于成本高于市价,而政府又不愿让价格浮动,同时给予生产者的津贴要么不足,不然就是姗姗来迟,进而导致供应方无利可图下,减产或停产,也同时滋生走私牟利和囤积居奇现象。毕竟,杀头生意有人做,赔钱生意是没人要干的。
标本兼治
实际上,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经济学上一个显学,孰优孰劣,如何协调,至今依然没有一个定论和标准答案。终究,市场与政府任何一方都不是万能和全知的,反之供需的解决之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工程,与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经济体制紧密相联,需要有形与无形之手携手合作才能标本兼治。
可是,在民粹政治当道下,政客眼中,无论市场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短缺,政客永远都是选择站在民粹的一边。这也意味著任何价格的调升或市场之手的松绑都是不受观迎的,因此短期内,我们是难以看到有政权会有强大的政治意愿,治标也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如果无法有效的协调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安华的团结政府面对著的拷问不是鸡和蛋那一个先缺,而是国盟持续不断上下其手,鸡蛋里挑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