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届大选,尽管面对著伊党的搅局,甚至可能扮演著造王者角色,但焦点最终还是在国阵与希盟。
至于国阵希盟,孰优孰劣,不同的角度,将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为了争权夺利,讨好选民,国阵和希盟在许多方面,可说日益雷同,因此更衍生出投废票的论述。
譬如,在首相人选方面,不管是国阵的纳吉或希盟的马哈迪,两者都来自同一个体制,有著本身的污点和缺失,肯定无法迎合推动社会改革者的要求。
不过,纳吉和马哈迪的盟党结构,却有所不同,这将成为一个考量的关键。俗语说,格局决定结局,纳吉领导下的国阵,是一党独大的联盟,从过去到现在,不管是权力或资源分配,都是巫统主导,而巫统的方针,也成了国家的方向;反观希盟的结构,从首相及副首相人选的马旺配到议席安排,可说是一个权力较均衡的结盟。何者较能制衡权力的滥用,何者又较能形成权力的集中,进而独裁的领导,可说不言而喻。
施政方面,为了争取选票,国阵与希盟都给予很多惠民的承诺及援助,然而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打击贪腐方面,又是否有具体的承诺及落实的方案?
相对希盟过去十年在槟雪两州的执政成绩,以及观念上较开明及进步的竞选宣言,如限制首相任期及权力等,国阵的竞选主题,预料不会触及到结构的改革,也不会去改变现有的权力分配。
尽管,国阵在纳吉领导下,过去9年也提出了各项转型计划,从蓝海策略到经济转型,从城市到郊区,涉及各领域。然而,这些策略或转型计划,除了对现有体制小修小补,利惠特定人士,以及结集成每一本厚如砖块般的报告书外,对整体的社会结构、经济表现、族群关系,又带来多大的提升及改善?
国阵与希盟,在某方面,虽有雷同,但两者执政的局面,从已知及推算的结果,却是日与夜的差别。更何况,在现实考量下,我们是否还有第三项选择?意识形态保守僵化的伊党?或者废票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