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体制不健全,党政难分的国度里,巫统做为主导这国家发展方向的政党,其一年一度的大会,说得夸张一点,不只是党的大会,而是另一个变相的决策场所,也是一场与国人命运攸关的大会。
因此,不管喜欢与否,不管是党员或非党员、穆斯林或非穆斯林,大会的一举一动,都将对这社会有微妙而深远的影响,甚至牵动出政经结构的变化。这也是为何,巫统大会备受各阶层、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然而,这个创党70年的民族主义政党,经历了无数的变化,但党大会上的论述,多年来都没多大改变。从党主席到代表,大会上始终围绕在如何捍卫本身(狭义)族群及宗教权益上,却缺乏远景,也没了宏愿,只强调效忠,并把任何可威胁其政权地位的个人(马哈迪)或在野党(行动党)抹黑,以煽动民族宗教情绪,延续其政治的生命。
实际上,不管是巫统主席纳吉或其他领袖发表的马来人∕伊斯兰至上的主权论述,并非他们个人独有的信念;而是巫统创党以来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原则。这是巫统无法改变,也很难改变之处。
尤其自1969年513事件后,巫统重夺权力及掌控国家机关下,更把这价值和原则,渗透到社会的结构里。从公共资源的分配,如土地的规划、廉价屋的申请、大学学位或奖学金配额等,到个人的选择,如信仰、衣著,甚至书籍阅读∕电影观赏,无不受这样的价值及原则所规范。
70年来,巫统意识形态尽管没多大变化,但时代已在改变,城市化和教育的普及,让社会更多元,这包括马来社会的政治认同。当然,依日前局势来看,巫统日益保守及排外的意识形态,还有一定的市场,也不会一夕崩盘,但这样的一个政党,又能带领这国家走多远?更别说要去开创繁华盛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