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千万票房导演周青元执导的大马足球电影在贺岁档期热烈上映,大获好评之余,却被部分网络写手指责周导窜改历史,将大马队迈入奥运赛事中踼入致胜一球的华裔球员改成巫裔同胞,形同自我种族矮化。
这的确是令人莫名其妙的情况,因为周导的作品在开场时就已表明:“电影取材自真实故事,但情节人物皆为虚构”,这说明这部电影摆明就是在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更重要的是,这并非是一部纪录片,因此若对情节的真实性吹毛求疵,不免是在钻牛角尖。
再者,看过电影的公众不难发现,整部电影呈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大马国家足球队的辉煌年代,队中各族队员相互交融力挺彼此,均怀有同一个足球梦想,对笔者来说这是对过去的马来西亚精神的怀念。若只从情结上看见种族主义,只能说这些网络写手曝露自己的小鸡肚肠。
上述电影有明显的国家建构(nation building),然而从电影延伸而出的另一项讨论则同样引人关注,即国家队中“华人球员哪去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大马华人时常喜欢走捷径般地从种族主义去寻求答案。
实际上,笔者认为,大马体坛缺少华裔运动员,和警队缺少华裔警员其实在某一程度上有其相似的地方。华人不当警员,因为老祖宗说:“好男不当兵”。然而,为什么好男不当兵?说穿了,就是功利主义在作祟。现代社会以名利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标准,所造就的结果就是只鼓励下一代选择有利可图的职业。
华裔父母不鼓励孩子踢球,新生代中自然就少了华裔球员,这是一种循环。因此,华人不愿踢球就别抱怨是种族主义。若硬要这样坚持,就得先回答为何目前大马国足代教练是王金瑞,而前教练则是拉惹哥巴。
王金瑞之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对“国足有种族主义”也作出反问:如果国足队员的产生有种族议程,那么他作为主帅,大可随意抽调华裔球员进入国家队,然而他却不能这样做。其中真正的原因在于,华裔球员素质不达标,令他遍寻不获华裔球员。
当然,大马国足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就一直走下坡,相比之下羽球项目则多次创出佳绩,也是令华人运动热潮转向的可能原因。
尽管如此,重点依然是大马华社对足球运动的热诚。当“赌球”风气盛过“踢球”时,当“好男不踼球”依然是长辈的至理名言时,我们还是别期待有更多的华裔球员重新站上国家殿堂好了,可千万别怪种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