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前,我被学院一同毕业的同学,邀到他的公司当剪接以及影像记录工作。记录的内容都是一些人生必定会经历的阶段,如毕业典礼、结婚晚宴、出嫁仪式,还有一些庙会的游行等,其中一项最特别的服务,也就是在“淡季”时,维持公司收入的工作——葬礼,出殡的影像记录。
从来没有想过,和死亡这回事,会有如此近的接触。在这,插个话外题,我常常都被一个问题困扰,一个这种年龄不该有的问题,朋友也说我想太多,自寻烦恼,那就是我死后我知道自己死了吗?我会去哪里?可是前一阵子,一些原因导致我去需要被催眠,去治疗生病的心理,老师也顺便的让我感受到死亡,体验后发现其实并不是想像中的可怕,还可以和愉悦这2字扯上点关系。
当然,刚进公司,就开始帮老板赶进度,堆积了好几件还没剪接的案子,大部分都是出殡的影片。剪接前做了做功课,看了好几套把3天拜祭和出殡的内容,剪接成2小时的纪录片,说真的刚开始看,还真的怕自己做不出来,让老板失望,因为老板捕捉到的画面实在太催泪,而音乐配得几乎完美,毕竟学院时期,剪接不是我的强项。
过了生疏的前5套,剪接上手了,知道老板要的素材与内容后,开始和老板一起外出拍摄。我主要负责拍照,顺道学习在“现场”需要注意的礼仪。的确随著信仰、籍贯、习俗、佛教、道教等,每一场要注意的东西都不同,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以尊敬,虔诚的为逝世的人服务的态度,为亲朋好友为了仪式而齐聚的另类团圆,记录下凄美的句点。
同时,也发现了,大马的殡葬业,虽然萎缩,但是却是如此的强大、多元,因为在赶剪接的时候,发现好几场的现场乐队,几乎是同一队老家人,而最催泪的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也被他们改编成爸爸好、爷爷好、阿嬷好等版本,何其随机应变。不仅如此,大集团下的“牌位”,也出现“炒楼”的情况,风水较好的“单位”都要好几千到几万令吉不等,所以多数人为了不住“贵楼”,都为自己预购好往生后要住的风水“单位”。
说实话,其实我也只在里面呆了3个月的时间,但这3个月里面,经我操刀剪接的纪录片,也有20几套,每次都是突然的接到工作,突然的老板要赶好几场拍摄,让我意识到,死亡随时且“突然”的找上门。生老病死这简单的道理,在小学也曾学过,却没学过面对亲人好友死亡时,要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人生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程,旅程中喜悲交集,或得或失,死亡后故事仍流传,只要精彩不悔,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