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有时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我国政府就基于国际油价持续下滑,而将重新检讨2016年财政预算案,并会在本月28日公布修订后的内容。
政府指拟订2016年财政预算案时,是根据当时国际油价每桶48美元(208令吉)来计算,并预测今年的石油税,会有317亿令吉进账。但目前油价已经跌至每桶约30美元(130令吉),因此做为国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石油税,肯定将大减,进而对政府的财务状况,带来重大影响。
据报导,以目前原油的价格,政府的税收可能会大减50亿令吉。因此,当局决定重新调整预算案及今年经济成长率的预测,以反映当下的局势。
不过,当局也表明不会削减将近200万名公务员的薪金,以确保政府运作顺畅。
这当然不是政府首次修订预算案,在去年1月,政府也因原油价格的大跌,而重新调整2015年财政预算案,并在修订后的预算案中,减少开销,避免赤字进一步飙升。
如今事件再次的重演,除了反映了我国对石油收入的依赖外,是否也显示了当局在制定2016年财政预算案时,无考虑及市场走势,甚至完全跟市场脱节,导致需要重新修订?
实际上,预算案涉及的不只是财税收支的范围,更是执政党的意志表现,一个资源配置及权力分配的过程。因此,如果当权者,缺乏远见,没有宏观思维,加上保守及僵化的意识形态,不愿做出结构的改革,譬如落实透明、公开的招标工程和采购,杜绝贪污及朋党的经济模式,即使检讨了预算案,也对整体国家经济于事无补。
如全球金融诚信(GFI)组织发布的非法资金外流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因逃税、犯罪、贪污与其他的非法活动,就流失千多亿令吉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所提供的税收,或许已足于弥补政府减少的收入。
因此,短期内油价固然左右著经济发展,但长远而言,一国经济的兴衰成败,更系于宏观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