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很脆弱。任何人在网上发表种族和宗教过火言论都能轻易被发现和截图,甚至有视频为证。
无限放大后,必然遭惹舆论抨击。这些引起社会哗然的言行举止,某些政治人物见缝插针,捞取廉价宣传,赢得镁光焦点,可是对缓和对立局势并没有帮助。
最新例子是,一名华裔青年网民Kelvin Yip在面子书上出言不逊,辱骂穆斯林在清晨的祈祷声过大,引起马来社会不满,大举鞭挞。
当中,青体部长兼巫青团长凯里要求当局一视同仁,以对付关丹女路霸西蒂法拉(昵称Kiki)的方式,把这名华青控上庭。
虽然华青已道歉,凯里不满意,认为应该给Kelvin一点教训。
尽管Kelvin与Kiki的案件本质不同,凯里指出,他关注执法效率而非两人的罪行,希望执法当局迅速采取行动,而不是根据罪行采取行动。
到底Kelvin的言论是愚蠢,抑或煽动?他的帖文是无知过失,还是恶意挑拨离间?
相比其他发表更激烈的贬低其他族群或侮辱他人宗教的言论,他们与Kelvin一起受对付后,公正就能获得彰显了吗?这值得深思。
建议中的《种族和宗教仇恨犯罪法案》指出,一旦针对种族和宗教的“有意图”和“具伤害性”、或带来实质伤害的言论,可在该法令下被控。这些言论也抵触《刑事法典》。
今年6月,森美兰土权组织主席罗斯兰卡欣曾发表“若侮辱雪州苏丹和王室,土权将砍他们的头”。事隔近两个月后至今,罗斯兰未受法律制裁。
罗斯兰曾活跃巫统、公正党和土权组织,以他的社会经验,应比其他人懂得分辨无知和煽动的差别,也更清楚言行举止对社会构成的影响。他拥有社会历练,也累积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若将罗斯兰与其他入世未深的青年摆在同一个惩罚平台,或许有公平效果,但未能完全彰显公正。
与此同时,早前也发生另一宗类似侮辱其他宗教事件。他是一名伊斯兰宗教司沙胡,被拍到发表侮辱兴都教言论的画面。
他在视频中的演讲时说:“如果你去(槟城)峇东埔生产咖哩粉的Alagappa's工厂,你会看到一个(女神)雕像在入口处,舌头是吐出来的。为什么舌头会吐出来?因为在他们出售前,那个女神必需品尝过这些咖哩粉。”
这名伊党党员事后在槟城伊党署理主席慕扎希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道歉,坦言自己的印裔穆斯林身份,不该说出侮辱自己族群的谈话,也承诺不会重犯。
沙胡恳请向警方举报他的单位前往警局撤案,让他有机会纠正错误行为。
某些无知人士的言论,令社会不悦和愤怒。不过,发表言论者是“有意图”和“具伤害性”,以煽动为目的?抑或“无知”和“愚蠢”以致理性被蒙蔽?
我们必须厘清这点,否则争议永无止尽。科技和社交媒体普及化下,会有更多Kelvin,执法当局也疲于应付,加剧社会的分歧与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