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个普通天。历史上的10月31日却有许多不平凡的记载。
1651年的这天,中国清世祖将“承天门”改称“天安门”。1941年的这天,美国拉什莫尔山高达18米的4位前总统华盛顿、杰斐逊、老罗斯福和林肯的巨型头像全部完工。
2003年的这天,大马首相马哈迪卸下22年的领导棒子退休去了,阿都拉接棒宣誓为第5任首相。
10年前,马哈迪下车,阿都拉上车。如今两人皆退休,阿都拉告别政坛已4年。马哈迪转行卖面包,阿都拉拿起锄头当菜农。
尽管两人皆从政坛第一线撤退,告别布城首相署,裸退者只有阿都拉,马哈迪继续留守布城,换了工作地点,以首要领导基金会(PLF)为大本营。
10年前后,差别可大!阿都拉上台掀起新首相效应,2004年大选狂胜,包青天肃贪形象深入民心。2008年大选,海啸席卷,国阵惨胜,丢失5州政权,告别国会2/3优势。
2009年4月,阿都拉下台后,全身而退,不问政治,醉心务农和伊斯兰研究,今年10月正式卸下担任35年的巫统甲抛峇底区部主席职。
相对的,马哈迪退休初期,便不断向政府开炮,炮轰亲手提拔的阿都拉,甚至竞选自己领导的巫统古邦巴素区部中央代表职,落败后怪罪金钱政治作祟。308海啸,敦马也该记上一功。
他就是退而不休,担任普腾和国油顾问。他在哪个职位,那个位子就最有影响力。
他的儿子慕克里兹于2009年党选在巫青团长三角战中,败给阿都拉的女婿凯里,却当上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凯里则没官运。
2013年慕克里兹竞选副主席,再度吃败仗,这次输在选举制度,无法踢走希山慕丁坐上副主席。
马哈迪是政治强人。威权政治的常态是,强人退位后需有家族代表在体制内保护自己家族/派系利益,防止家族影响力式微。
马哈迪退休10年,我们迎来2位首相,经历3场全国大选和3场巫统党选。敦马在每场大选和党选前后,都以不同姿态出现,言论和观点因事件而异。
阿都拉压力下退位,纳吉走中庸转型路线,一马喊遍全马,新经济模式和各种转型计划,令人耳目一新。敦马在这些事件发展上,从严厉批判到客气宽容,也常迂回质疑。
2013年大选,国阵重夺吉打和霹雳,却丢失更多国席。惟,巫统的议席却比308多。马华、民政和人联党继续惨败。
10月党选,敦马倾全力护子,纳吉与慕尤丁联手,互相提名对方竞选主席和署理主席,也力挺3名原任副主席。慕克里兹终究无法过关。
敦马成功塑造政治家形象,从不缺乏国内外的表演舞台。他最关心的是政治,最在乎的也是政治,最放不下的应该还是政治。
88岁的他,从来没退休过,相信也不想退休,或许他的字典内从来没有“退休”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