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读小学的儿子有带便当到学校的习惯,一天晚上,小朋友在临睡前特别交代友人,隔天要为他准备两份便当,因为他班上的马来同学阿当每天下课都没买食物吃,小朋友想像同学应该会饿肚子,饿著肚子上课太可怜了。
好友问儿子为何这小同学下课不吃东西,小朋友回答说:“因为他没带钱去学校,他爸爸生病了,他家很穷。”
小朋友的妈听了,就盘算好隔天要为孩子准备的食物。隔天,她依照孩子的“吩咐”,给了他两个便当盒。
结果,当天晚上,小朋友在妈妈放工回家时,第一时间跑上前,向妈妈嘟囔道:“妈咪,为何你用塑胶盒子装食物给阿当?他是马来人,他担心我们的盒子有装过不halal的食物,所以他不能吃盒子里的食物。明天你可以改用清洁的塑胶袋装食物吗?”
又有一次,当老师的侄儿在家中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其中一名向来中楷写得“惨不忍睹”的学生,当天的中楷作业却非常工整,心里有数的他过后向学生了解,才知道该名学生忘了把作业带回家,隔邻的印裔小同学担心同学没交作业会被老师处罚,就伸出友谊之手,帮他完成作业。
上述两宗发生在两个小孩身上的真实事件虽平淡,却是活生生的一个马来西亚社会缩影,在这里面,有不分种族的小朋友,在他们的社交圈子里没有猜忌、真诚付出的友情。
回到大人的世界,我们常为了一部电影的放映吵得面红耳赤,老师因为学生犯错,把人赶出课室还不够,还要把人赶到中国或印度。矛盾的是,有时我们这里赶人离开祖国马来西亚,那里却又阻止别人回到自己的祖国。
505大选后,我们常听见选民投诉面对问题时求助人民代议士被拒,上政府机构办事时面对官员的不友善对待,这些官员也学上了政治人物的口吻,公开揶揄既然华人不懂得感恩,就应向反对党议员寻求协助。
这些老生常谈的舆论及事件周而复始地上演,从开始的轰动一时到最后的见怪不怪,但说的人依旧不厌其烦,是因为人长大了不再单纯,比较斤斤计较,凡事都讲求付出必须有回报,还是因为社会教育扭曲了我们的人格,让大人连小孩都不如?
我们刚迎接了国庆日及马来西亚成立日,在享受公假以后,你我都必须反思,国民团结的真实意义,不管喜不喜欢,马来西亚的存在,确实是过去不同族群领袖世代奋斗的延续。政治人物在高喊国民团结的同时,必须自我提醒这不应只是一个口号,国民团结的元素,除了感恩以外,还包括珍惜与谦卑,千万别为了一时之气或一己之利,让我们的社会,连小学也不如。
记得,我说的不是市井小民,是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