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令吉在近几个月来持续疲弱,新币兑马币,从3年前的1元兑2.292令吉,到两年前的2.30、2.40令吉,再到近期的2.59甚至2.60令吉,当中的差距,让不少赚新币的大马人笑不拢口,也让本地打工族称羡不已。
国内业者反映,新币强势,国人纷纷越堤淘金,以致业者面对粥多僧少的困境。这种现象,在与新加坡一水之隔的新山更为明显,不仅是年轻人,不少来自南马、东海岸、北马、中马及东马的青年和中年,也在新币高企的“诱惑”下,干脆离乡背井,宁可每天牺牲睡眠时间,大清早挤上长堤塞车行列,过境新加坡赚新币。
这批定居在新山或新加坡的“马劳”,当中包括不少原本在国内是白领阶级的中层人士。以一个普通白领职员而言,本地打工族一个月的薪金,扣除开销后,最省吃俭用者,最多只能存到数百令吉,反之,新国同等的职位,薪水高之余,折换成令吉,更是可观。
早前媒体报道,新加坡有卖炸香蕉的摊贩,以一天42元(约108令吉)薪金请学生剥香蕉皮,如此优差,连新加坡人也哗然,相较起国内推行最低薪金制所引起的反弹,两国雇主的差异在于,舍与不舍。
友人说,在新加坡打工,支付了最贵的房租,剩下的薪水折换令吉后,等同于一名白领阶级在大马尚未扣除任何费用的薪金,如此比例,不越堤仿佛对不起自己。何况,定居柔南,还得面对高通膨、高屋价、新加坡客或赚新币国人的抢滩。
虽说马币疲弱有利出口竞争,新币强势则带动柔南区的旅游相关行业,但对打工族来说,却得面对荷包缩水的窘境,吃不饱,却又饿不死,促使更多人越堤。如今加上油价上涨,接下来百物涨腾,腰带又得缩得更紧了。
我们的行政长官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国人,本地就业机会高,待遇不错,也可避免越堤塞车或离乡背井,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提升家庭素质,但这番道理,却如同柏拉图式恋爱,仅能停留在精神层次,始终不如金钱带来的快感般受落。
外国月亮是比较圆,但不应是国内人才永远的家。要如何留住人力人才,道理始终是老调重弹,即除了雇主愿意提高薪金改善福利,让员工找到归宿感外,当然也包括一视同仁的国家政策,让子民感受到国家领袖的公平无私,当该给的都给了的时候,两全其美的结局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