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会解散前一晚,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展示了,其领导下,马华走过的1000个日子。这1000日,对于1949年创党,走过64年的马华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在面对著来临大选,国阵将面对著被视为有历以来最激烈的大选时,这过去的1000日,能否让马华脱胎换骨,转型应对这场关键一战,甚至领导马华走向未来?
尤其在308大选政治海啸下,马华竞选的40国席及90州席,只拿下了15个国席以及31州席,面对如此的败绩,马华领袖不只抛出华人在朝代表不足的陈腔滥调,还打出若来届大选成绩不如308将不入阁的“豪言”,而其大选的论述依然是那一首首,唱了数届的“稳定发展”、“伊斯兰党神权国”论调。
这样的论调,固然有其外在及内在的因素。外在环境,如许多论者所言般,马华面对著伊斯兰及马来主义霸权抬头,巫统一党独大的国阵权力架构下,马华的政治实力及谈判能力,可用“江河日下”来形容。
内在的局面,则是马华领袖对政治的方向,缺乏远景和理念,使到马华对著种种的公共议题,如选举制度不公、社会治安、生态保护、贪污腐败、华小拨款、教师短缺等课题,不是噤若寒蝉,就是以“行政偏差”为理由,在官僚体制内,做纠正及修补的工作。
然而时代转变,民心也在变,面对著这样的变迁,走过了超过一甲子的马华,要如何走得更远?马华又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100天,甚至未来的1000个日子?
来届大选,当国阵尤其巫统的马来票,面对著严峻的挑战、民联的行动党在华人选区强攻下,中央政权轮替可能发生时,马华许多领袖依然打出的民生服务、选区服务牌,还能让其保住多少的议席?
而面对被指角色日益附庸,功能日渐被取代的当儿,马华的领袖及党员,是否又有勇气在政治体制上,做出改革,创造有利于生存的条件?
例如与公民社会结盟,推动政治体制的革新,改变选区划分不公的体制,发挥政党议政功能;支持恢复地方议会的选举,让马华基层势力,至少可以通过选举,参与地方决策与资源分配过程,建立附庸在巫统外的生存及发展空间,找回其合法及代表性。
未来的1000个日子,马华是否有勇气做出改变转型?马华又要走向何方?这一切都是马华须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