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革命爆发以来,有论者把陆续刮起反风的国家,看作是“阿拉伯之春”的效应,包括马来西亚。我国许多当权领袖也“深感其说”,频频告诫人民慎防阿拉伯之春的“祸害”,不要重蹈覆辙。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比喻,盖发生革命的中东国家,被推翻的都是腐败独裁的政权。如果生活宽裕,衣食无虞,谁要冒著受伤、生命受威胁的风险走上街头?如果能够透过手中一票换掉不得民心的政府,谁要诉诸暴力,走到“官逼民反”的绝境?
以我国目前的状况,即便是立意求变的中坚分子,也远不至于激进到同意动用武力来达到政权更替的目的。
说我国的反风是受到阿拉伯之春影响,也有值得商榷之处。308海啸比茉莉花革命早了近两年,而在这之前,马来西亚也已举办过数场大型集会。更贴切的说法是,308让人们看到政党轮替的希望,加上社交网普及化,资讯迅速传播掀起骨牌效应,壮大了“乌巴”的呼声。
把表达人民诉求的和平集会游行套上污名,指责为企图推翻政府的暴力示威,充其量也就是中东寓言版本的“要稳定,不要乱”。
在现代国家概念里,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像契约,人民赋予政府权力,政府保护人民安居乐业。若人民觉得政府无法代表民意,并保护他们的利益时,政权就会面临合法性危机,失去民众的信赖与尊重。
当选民册及选区划分备受争议,干净公平选举成疑,选出来的政府就无法自信地昂首挺胸,宣称获得大多数民众的委托。
当法律被用来对付政敌,而不是贪赃枉法的大鳄,法律就会沦为人民眼中的“恶法”。当民众看著身边的亲友接连遇劫,警队老大哥却老神在在地说我邦治安“胜英美”;政治讲座暴力频繁,官爷却两手一摊,说“阻不了”。本应保护人民的国家机器失灵,只会渐渐动摇民心。
这些课题零零碎碎地看,似乎无法撼动高墙,但一点一点累积,可能埋下潜藏的危机,成为人民不服从国家机器的肇因。
何为因,何为果。谁不想活在太平盛世。
纵观发生阿拉伯之春的国家,无不是政权腐败,贪污横行,经济衰败,民不聊生,使政权失去合法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革命不是一夜之间就爆发的。自焚的突尼斯青年,不过是那根导火线的点火人。中东的动荡不是革命的后遗症,是不良施政的累累疮疤。
我们当然不希望被逼入那样的境地。为此,我们必须及时行使公民权利与力量--最起码切莫忽略手中一票,作出表态。阿拉伯之春不应是当权者对人民的“忠告”,而是点醒当权者实施良政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