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3日讯)清明节“前10天后10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民众无论到义山或骨灰塔祭拜祖先,皆受促将焚烧行为减到最低,并在完成祭拜后清理周围环境,自发照顾环境卫生,避免不当个人行为导致火患发生或黑斑蚊滋生。
尽管4月5日才是清明节,但许多华人一般都会在清明前后10天内祭拜祖先,因此这段时间内的义山或骨灰塔都会充满人潮。
由于扫墓人潮众多,锄草、烧香、供奉祭品、焚烧银纸等扫墓动作,一旦进行不当,会在炎热干旱或细雨纷飞的忽冷忽热天气中,引发环境卫生与污染。
槟榔屿广东暨汀州会馆在州内拥有5个公冢,4个坐落白云山,另一个则在直落巴巷。
该会馆总务拿督李永光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会发生山林著火等情况,尽管无法掌握事发的具体原因,但民众仍可在完成拜祭祖先仪式,自发照顾环境卫生,如等待纸扎品完成焚烧并熄灭后才离开,避免纸扎碎纸随风飘散后著火,同时也把玻璃瓶带走,避免发生火患。
置放多个垃圾桶
他解释,由于民众把玻璃瓶丢在义山后,每到中午被猛烈太阳暴晒后,玻璃造成的反射会导致干草起火,引发火灾等危害。
他说,在清明节后10天,一般就会碰到雨季,玻璃瓶一旦蓄水的话就会滋长蚊虫,对环境一样不好。
此外,他说,广汀所属的骨灰塔外会设置集体焚烧处,让民众集中式焚烧纸扎品,同时也会置放多个垃圾桶,冀大家能够一起照顾环境的卫生。
他透露,会馆方面与槟州政府配合,齐齐在来临的清明节采取措施,照顾环境卫生之余,也防止对环境构成污染;而他亦冀望民众也能给予配合,在这华人传统节日祭祖之余,也为照顾环境卫生,贡献一份心力。
焚烧祭品贵诚不贵多
民俗文化工作者郑锦华以民俗文化角度出发,认为在清明节烧香祭拜与焚烧纸扎皆无可厚非,惟应以心诚则灵至上并以数量减至最低为主。
他认为,人之所以会焚烧纸扎品,无非就是认为先人有所需要与能收到;既然如此,尤其是近年来天气变化无常,人们更应注重与了解焚烧祭品给人的内在意义与意义即可,不以量多寡为先。
他说,要一个人改变向来的祭拜形式,在短时间内绝非易事,但却可以循序渐进,从烧香的数量开始逐步改变,这就如持续进行的减碳运动般,在经过一段时日后就会奏效。
同时,他说,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改变,但年轻人若要求家中长辈同样如此,就别操之过急,避免引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