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8日讯)在网络科技助力下,零工经济成为我国热门的新工作模式,而各传统行业包括环保回收业都能透过业务外包方式,为国人创造无限就业机会。
Karun Hijau绿宝回收与都市碳仓创办人陈治宏指出,在回收行业,从上门回收、把回收物放到二手市场卖、升级再造新产品等环节都需要不同类型人员处理,透过网络回收平台能创造很多零工经济机会。
他说,过去处理回收物品都依赖全职回收商或慈善团体,如今透过网络平台能凝聚符合资格司机,提供安全可靠的上门回收服务;这不仅解决用户的物品回收问题,也能为司机带来额外收入。
“很多人成为电召车司机,但车龄超过10年就不能载人,若有旧车,载回收物品就不会心疼,也能共享运输。这是我们强调的零工经济,不用困住员工,但彼此可以互相创造工作机会,这是未来趋势。”
他接受《马新社》专访时坦言,目前绿宝平台旗下回收司机人数仅约10人,主要是自动化系统还在提升中,暂时只能靠人力分配工作给司机,非常耗时耗力。
他说,一旦自动化系统完成,用户人数大增,每天若有100份回收工作,届时需要大规模招揽人加入司机行列,就像电召车司机运作一样。
他也提到去年行动管制令期间,金马仑菜农面对蔬菜运输问题,他号召朋友响应,没想到网络效应一天收到几百则留言,他耗费几天时间回复留言及调配回收司机载送菜箱。
“市场是有的,只是你准备好了没有?”
在二手市场方面,陈治宏指出,目前公司主力在开发自动化系统及整合各方资源,所收集到的可循环使用物品如书本、家具等会整批出售,或交给有兴趣者转售及共享盈利。
他也跟多个单位包括手作师傅、设计师等合作进行升级再造,善用回收物创造新产品,让原本只能丢在垃圾场的破物变成亮眼创新产品。
他举例,曾把回收的旧缝纫机交给手作师傅,透过后者的木工技术及创意,化为有收藏及实用价值的咖啡桌,再以2888令吉售出,这不仅赋予缝纫机新生命,也带给手作师傅额外收入。
他认为,很多行业都能创造零工经济,善用外包方式减少公司运营成本之馀,也缔造互惠互利的经济模式,为国家经济贡献。
回收业可创造上亿令吉收入
回收行业在很多人眼里是肮脏、辛苦及低价值行业,可是在回收专家眼中却像未经打磨钻石,随时能创造上亿令吉的行业。
根据大马固体废料处理管理机构最新数据,我国固体废料回收率在2020年已达到30%目标,平均每日回收物达1万4901吨,并放眼2025年回收率可达40%。
Karun Hijau绿宝回收与都市碳仓创办人陈治宏指出,如果每吨回收物平均带来1000令吉收入,一年的回收市场价值就高达逾55亿令吉,随著回收率不断提升,商机就无限扩展。
他解释,所谓的商机不仅是把回收物卖给厂商,还有上门回收服务费、与绿色企业合作及对接、共享物流运输、二手物品销售等。
他说,公司创立初期专注在大型活动的回收量,回收收入占总营业额80%以上,从2018年起重心转移到上门回收服务费,回收收入降至60%,上门回收服务费占25%,其馀15%是二手物品销售。
陈治宏也是一名独立财务顾问,他在2014年当2年环保义工后,发现回收行业潜能,跨界开创绿宝科技,并招揽擅长处理电子废料的好友吴治卫、Eco Ocean空间共享社创办人林兴安等人扩大管理团队。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强调,企业必须定位清晰,才能吸引有素质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区组织合作,同时必须控制好资金运用及现金流,才能永续经营。
他说,尽管目前公司累积亏损逾10万令吉,但资金主要用于开发自动化系统,那是一项能在未来创造庞大收入的投资,前期阵痛是必须的。
“阿里巴巴是以微商为切入点,把很多微商结合起来,我们是以回收为切入点,把很多回收机构结合起来,未来也会有完整付费系统。”
矢志成为“回收界阿里巴巴”的陈志宏透露,曾有投资者看中绿宝企业模式,条件是公司必须迁移到新加坡经营,他断然拒绝,坚持绿宝科技必须立足大马,再放眼东南亚。
他未来愿景是让绿宝科技上市或与商家结盟扩大业务,以及把自动化系统复制到东南亚国家,届时当地缺乏什么类型回收厂,就能把大马厂商引进到当地,创造更多商机。
他也鼓励有热诚的年轻人涉足绿色项目,只要点子不错,容易获取得数码创业资金,倘若运营经验不足,可以与绿宝科技合作,互相借力开创新机会。
他希望人们以专业角度看待回收行业,像“重塑新生”计划(Reimagine Plastic)发起人是大学讲师,他也坚持公司不用外劳,国家环境课题不应该交给外劳处理。
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
“放错地方是垃圾,放对地方是资源,当每个人学懂可回收资源,自然会减少浪费,同时也能替自己累积成财富。”
Karun Hijau绿宝回收与都市碳仓创办人陈治宏说,我国在2015年推动垃圾分类成效不大,至今很多人仍不懂分类,造成许多可回收物品丢弃在垃圾场,制造不必要浪费。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直言,要纠正大人的旧习惯比较困难,因此其团队早期与学校合作,办回收活动及教学生分类,透过教育学生,再由学生指导家长的效果会更好。
他提到,可回收的资源有8大类,纸类、塑料、金属类、电器与电子物品、衣服、玩具、玻璃及再用物品,并可细分至少70种资源。
“在学校办回收活动,收集到最多是遗漏在学校的水瓶,小孩隔天会带新水瓶上学。非洲很多买家来我国找资源,水瓶、旧电器电子产品是他们首选,只要弄干净维修好,在当地变成有品质的进口货,我们这里却不懂得珍惜。”
陈治宏指出,为了鼓励人们减少浪费资源,绿宝制定回收分数奖励系统,凡会员参与回收,每公斤可获取1个绿色奖励分数(10个绿分相等于1令吉),累积后可兑换更高价值的物品,甚至可兑换成捐款,用作慈善用途。
他说,目前会员登记人数平均每年增长46%,从2016年95人至目前800馀人,大部分是40岁以下。
“50%活跃会员的一年回收量超过400公斤,不活跃者也平均贡献150公斤,长期下来累积可观奖励。懂得回收好处的人是不会乱消费,更积极参与回收减少浪费。”
他也表明自己不热衷推广零垃圾,尤其是限行令期间需要外卖服务,无可避免使用塑料袋,追求零垃圾显得不太实际,反之懂得正确回收管道,就不会变成破坏环境的垃圾。
对于很多杂物家庭,他主张先把东西丢了就能断和舍,一些老人家常不舍得丢掉有回忆的旧物,若要保留的应该是人事物所体现的精神及正面感受,而不是物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