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统党代表大会在出现杂音下闭幕,结果大多数代表通过支持巫统两高职不开打的议决,因为站起来反对通过议案者很少,也就意味著提案被通过。
在此纷争与巫统不安定的年代,让高职停止大动干戈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巫统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内讧再闹分裂;坏处是因党内缺乏民主,造成人心有些浮动,毕竟维持现状将会加快党内派系斗争。综合而言,坏处比好处多。
也正因为有此担心,巫统元老东姑拉沙里说,如果巫统不能变革与时并进,在未来半年内举行的六个州的选举表现更是差劲的话,那么这个党可以“关门大吉”了。
东姑拉沙里出生于1935年,是吉兰丹王族,他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提拔的后起之秀,曾多次挑战巫统主席一职,最近一次就是上一届2018年党选时。
东姑拉沙里是于1971年中选为党最高理事,并在1973年受委为党财政。同一年,东姑拉沙里被敦拉萨指派组团前往中国投石问路,而在1974年促成马中建交。1975年的党选中选副主席,另外两位票选副主席是嘉化峇峇及马哈迪。
1976年敦拉萨逝世,胡先翁上位接任首相兼巫统党主席。但在挑选副揆时,胡先翁略过东姑拉沙里而起用马哈迪为副手,掀开了东姑拉沙里与马哈迪的长期斗争。虽然东姑拉沙里也担任了财政部长。
本来在1981年马哈迪升正时东姑拉沙里有机会上位,但偏偏马哈迪较倾向慕沙希淡,后者也就当选署理主席兼副首相。
慕沙和东姑联手
1984年党选,东姑拉沙里不敌慕沙希淡,只能接受调职担任贸工部长。讵料3年之后的1987年,慕沙希淡竟和东姑拉沙里结盟,组成巫统B队向马哈迪组成的A队全面叫阵。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党争,不但决定谁是首相,而且也被视为旗鼓相当的较量,开票结果马哈迪761张票,东姑拉沙里718张票。后者的失败也分裂了巫统。
旋后,东姑拉沙里率其队伍另立46精神党,在1990年的大选与马哈迪的国阵一决高下。时运不济的东姑拉沙里再败下阵来,其46精神党只取得8个国席。
在1995年的大选时,46党同样时不予我,只剩下6席。在无可奈何下,于1996年搬师回巢,重入国阵。
在东姑拉沙里之后,党内的失意派已不敢轻举妄动,人们也认为巫统不会再有内斗。即便有,也不是大风大浪。但料想不到的是,在1998年发生安华被革职的大件事。在烈火莫熄吹起后,一个又一个狂潮向马哈迪袭来。直叫巫统不得安生。
来到1999年的大选,虽然安华的公正党没有丰收,却扶起了伊斯兰党在政党呼风唤雨,除夺下两个州(吉兰丹和登嘉楼)政权外,也首次拥有27名国会议员。
安华作用
虽然马哈迪勉强靠华人和非穆斯林支持而保住国会2/3多数席,但巫统内部的倾轧已开始浮现。因而有了2008年大选巫统失利的教训。党也因之更换领导层,由纳吉扶正,阿都拉下野。但巫统已是一代不如一代;更在2018年输掉执政权。
巧合的是,今日的团结政府首相安华,正是当年把巫统搞得风风雨雨的头痛人物,也正是安华又回到领导有巫统在内的团结政府。它的作用我们不可小觑。
面对这样的冲击,巫统党内不允许两高职竞选也非善策,反对派的乘虚而入也是极可能的事,目前已不能用过去的眼光审视今时的巫统;尤其是希山慕丁已在巫统反对派内坐镇,阿末扎希要将其派系除掉也得大费周章,因为当今不是只有巫统是马来人政党,慕尤丁的土团党正等著收容巫统精英进来,而且伊党卷起的绿色革命也正虎视眈眈瞄向布城。
若是巫统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会被反对党从后院杀进来。届时安华要救巫统,也可能来不及了。
遗憾的是,我们只看到巫统要成立宗教局来抗衡土团党和伊斯兰党,可是没有交待清楚是要做什么,难免被人误会巫统要走伊党的“宗教理事会”制度,若是这样就与巫统成立的宗旨背道而驰了。因此阿末扎希有必要向民众解释其宗教局的作用。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大改革计划?
老实说,这是巫统最后的机会,就看它的改革内容是什么?就目前看来,巫统不求大变,只求小变,这又如何称得上是大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