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维基网站,敦马的母亲是吉打马来人,父亲则是来自印度的祖父与一位马来女子的混血后代。这些资料,近年来已是公开的秘密。
为什么说是“秘密”?因为在敦马掌政的二十馀年,他从来不公开谈论自己的混血父亲,当然也不提之前的印度祖父辈 。在他的威权管治下,他的血统几乎是当年不可说的禁忌。
时至今日,敦马还因为血统与马来人身份问题,与前副首相扎希打著官司。
在华人的传统观念,一个人若拒绝“认祖归宗”,或窜改祖籍,会被视为不肖子孙,甚至是“欺宗灭祖”。
当然,亦有因父母或祖父辈中,有为非作歹或卖国求荣者,让子孙后代抬不起头,于是改名换姓,与祖宗切割,也是有的。
我可没说敦马的情形,是上述两者之一。但是,他老人家一辈子致力于成为一个“完整”的马来人,以致对身上的印裔血统讳莫如深,却是众所周知之事。
日前,敦马再拿华裔开刀。他抨击华人比马来人更种族主义,因为华人欲保留“中国祖籍”与“外国特征”。对比之下,敦马选择当一个纯马来人,并放弃所有印裔文化特征;他以个人选择为出发点,发表这样的谈话,似乎显得“合情合理”,也完全符合他的种族主义思维。
然而,华人或印度人,保留祖先籍贯,维持原来的文化习俗,到华泰小求学,就是种族主义?就是“外国特征”?
这样的论述简直肤浅得不堪一驳。连小学生都知道,马来西亚由多元民族与文化组成,“多元”就是大马的本质,也是大马最大的优势。
遗憾的是,满脑子种族主义者,世间所有的人与事,都只会从极端角度去思考。在他们的有色眼镜看出去,“马来西亚文化”,也只能是单元的马来文化。
政客本色
从巫统到土团党再到祖国斗士党,敦马的种族主义立场,多年来可谓一以贯之。然而,“变色”是政客的基本色,他的政治操作随时可顺应情势而变。
在需要华人选票的时候,他可以认同“华团诉求”,还鼓励马来人向华人学习。在争取马来选票的时候,华人就会变成共产党、眼中钉,连用筷子吃饭也是原罪。
事实上,敦马一辈子维护的马来文化,早已变了样。连一些马来学者也批判,马来人变得越来越阿拉伯化,自他掌政以来,许多本土马来文化已逐渐消失。
那些老一辈的,熟悉比南利电影的,都察觉到,短短几十年间,马来人似乎变成另外一个族群,从衣著到日常生活习惯,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反观几乎所有华印裔新生代,都早已本土化,全情投入于“大马一家”的多元文化;相比之下,马来同胞身上,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外国特征”。
当然,不像马哈迪动辄喜欢批评他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华裔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会因为友族同胞的选择改变、或选择不变,而对他们指指点点,更不会套上什么不爱国的莫须有罪名。
事实上,如果硬要把族群文化归类为“外国特征”,那么,除了筷子与节庆礼俗,华裔文化中还包含许多儒家、道家、法家等“外国特征”,无一不是博大精深的修身治国之道。
比如,“尊师重道”、“君子以自强不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句;四海华裔不论迁居何处,都能凭借古训安身立命,立足当地。
和敦马沆瀣一气
这些“外国特征”,只可惜敦马无法领略。否则,若他早年窥得一二,向东学习的对象或许就不会是日本,大马也不会在他的领导下,不进反退,从亚洲四小虎,一步步变成今天的病猫。
可悲的是,敦马掌权多年,终究对部分人民产生影响。本地某些华裔学者及网红,也和敦马沆瀣一气,鼓吹大马华人应向印尼和泰国华裔看齐,彻底放弃本族的身份特征与祖籍,以“融入”之名,接受种族同化,那么才不会被“土地的主人”排挤。这样的论调,在网上还得到不少粉丝的赞好。
敦马老矣,他的种族主义虽破坏了一代人的民族和谐,但如今影响力已不比当年;发表类似刺耳谈话,无非是不甘寂寞,只为争取眼球,不必过度重视。
相比之下,上述的华裔学者与网红,用流利中文,鼓吹马来人至上的种族思维,破坏华社争取平等待遇的努力,这些人,才是大家务必严防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