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民都为大马羽球队在伯明翰共运会混合团体项目决赛中,以3比1取胜印度重夺金牌而兴奋时,我的焦点却放在女双功臣之一的蒂娜身上。
别误会,这非意味著蒂娜技高一筹,是这枚金牌含金量最大贡献者。若有看完4场对决的人都知道,这批大马队年轻球员都展现出初生之犊的勇猛状态,每场比赛都全力拼劲。
无论是谢定峰与苏伟译遇上世界排名第7的印度“黑塔组合”,或者男单黄智勇面对前世界第一的斯里坎,都表现出决赛应有的奋力一搏状态。就连落败的吴堇溦面对前世界冠军辛杜,过程中丝毫没有展现任何放弃意志,每颗球都追得紧,“虽败犹荣”这个词很老土,但此刻真的没有其他形容词及得上这份敬意。
因此,相比大马羽球队曾在2006年至2014年创下3连冠的壮举,这次重夺金牌的意义并非是对手太弱,而是国家队年轻球员拥有义无反顾的打球精神,拿出面对比赛该有的认真态度,才让这份胜利多了感动的元素。
但更令我触动的是蒂娜。在芸芸黄皮肤的团队色彩中,她的黝黑肌肤让金牌显得更有重量。
没记错的话,她应该是大马独立以来,在重要的国际羽球团体赛事中,唯一有份参与的印裔球员。
提起大马羽球队,无论是退役或现役球员,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应该都是马来或华人名字,印度球员几乎毫无印象。对于上一辈的人来说,或许还可想到拿督古纳兰。
另一个里程碑
他是极少数在国际赛获得身兼单打与双打的球员,并曾获得共运会及亚运会的冠军,但他获得的荣耀都属于个人单项,而非团体赛,对比蒂娜这次参与的团队表现,算是为羽球队写下另一个里程碑。
要知道,在大马从事运动项目是个报酬率不高的活动,就算能加入国家队,政府津贴并不算高。生存没问题,但要储蓄几乎不太可能,大部分需要靠运动员本身的成绩与魅力来吸引赞助商,才能真正衣食无忧。
除非真的有超高天赋或家境优渥,否则一般家长都只会把运动当作消遣兴趣。毕竟要把它当作终身职业生涯的话,要承担的未知风险太高。
尤其中途发现不适合或因运动意外而被迫要转行,转移至其他领域的衔接成本非常高,而且运动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往往与大众经济模式不相干,就算是讲求活在当下的年轻人,想必也不敢随便把下半生的幸福寄托在有保鲜期的运动生涯上。
再加上蒂娜属于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属于弱势族群,先天无法享受许多资源,后天竞争力也比华人更具挑战,加上印度人本身拥有特殊的阶级观念,在如此重重不友善的现实环境下,她却能克服一切障碍,凭借努力与热忱在国家队占有一席之地,并与陈康乐种下默契,最终频频在国际赛中创下佳绩。
感谢蒂娜,感谢此刻的国家队。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