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州选举在3月12日尘埃落定,国阵以狂风扫落叶之姿囊获56席位中的40席,以2/3优势执政。
国阵取得胜利早在意料之中,但能取得如此“好成绩”倒是出乎意料。这是国阵及砂盟(亲国阵)在继砂拉越、马六甲州选举后取得的第三次压倒性胜利。
国阵大胜,最得意的当然是官司缠身的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及前首相纳吉,因此两位急于全国大选的早日举行,毕竟巫统只要再度重回政治权力中心,这两位涉及贪腐的官司派领袖或有可能在深陷牢狱之灾的危机中获得“拯救”。
但巫统副主席的现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却对立即举行全国大选兴趣缺缺,他早预见大选后其将无缘再任首相,对于相位还没有坐过瘾的沙比里,在情绪上基本不愿意这么早就解散国会。
反之阿末扎希则希望乘胜追击,在巫统士气如虹时快刀斩乱麻,不必受制于土团党。现在逼迫沙比里尽快解散国会将是官司派的心头大事。但首相拥有绝对权力来决定什么是适当时候还政于民,官司派因此不容易得逞。巫统官职派其实也不同意立马举行大选,此与希盟立场一致,因此官司派的如意算盘不一定打得响。
从柔州选举总得票率来看,国阵并未过半,只获得43.11%或59万9753张选票。希盟三党及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总得票为29.87%或41万5597张选票,排在第二。国盟得票率紧随其后,占24.04%或33万4457张选票。换言之,反对党合共获得53.91%选票或75万零54票,总得票率虽然高于执政党,但在胜者全拿的选举体制下,执政党却仍以大比数拿下政权。
与马六甲情况类似
与去年11月21日举行的马六甲州选举结果对比,情况也是类似。国阵在28个州议席中赢得21席,成功以2/3优势执政马六甲,希盟5席、国盟2席。但在得票率方面,国阵获得38.64%或12万2741选票,希盟获得35.80%或11万4457选票,国盟获得24.47%或7万7731选票。换言之,反对党总得票率是60.27%或19万2188选票,但只获7个州议席。
甲州选举,巫统竞选20席在18席胜出,马华拿下2席,国大党进袋1席。国盟方面,前首相慕尤丁领导的土著团结党在竞选的15席,只有2席胜出。伊斯兰党竞选的8席都铩羽而归。安华领导的人民公正党更是惨败,推出的11名候选人全军覆没。行动党竞选8席有4席获胜。
反对党在柔州与甲州选举后都在检讨败选的原因,低的投票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柔州的投票率是54.92%,马六甲的是65.85%,但其实这只是其中的因素,关键因素其实是反对党的四分五裂,彼此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攻击对方,试问这样的格局,彼此自相残杀的举动岂有不败之理。
反对党真正的对手应要对准国阵,但一些反对党为了抢攻自己的“选票”却左右开弓,一方面抨击执政党,另一方面不忘揭其他反对党疮疤,这样混乱的角色,选民必然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在反对党中作选择。这样的选举策略,只会造成选民意识到反对党各怀鬼胎,不可能组成稳定的政府。
国阵其实就是在这种反对党的乱局与狗咬狗骨中,渔翁得利。如果接下来再有任何州选,甚至全国大选,反对党如此的选举策略,肯定将继续让国阵高唱凯歌,势如破竹,取得大胜。
回顾2018年的509大选,其实希盟成功击败国阵,其胜选的重要因素就是促成执政党与反对党几乎一对一的选举策略。选民的投票的决定是比较清楚的,到底他们要支持哪个阵线执政,哪个政线的政纲有见地与符顺民意也有清楚的对比。
反对党分崩离析
现在反对党的情况是混乱的,选民在面对国阵,以及碎片化的反对党时会有考虑更多因素。可以确定的是反对党“联盟”与“合作”一旦“无法成型”,人民宁可选择一个“已经成型”的执政党国阵。之前许多分析以为,政党碎片化后的政治会不一样,单一政党很难过半。但现在看来反对党的内斗激励,却促成巫统有机会回到一党独大的局面。碎片化的是反对党,巫统依然“巩固”。
柔州选举,除了国阵、国盟、希盟三大阵营,加入围战的还有祖国斗士党、大马民主联合阵线、民兴党、全民党、土著权威党(PUTRA)及社会主义党(PSM)等,导致选举情势激烈,但反对党却兵败如山倒。
看来政治必须形成明显的两线制,选民才可能对比两个阵线的政纲,理念,方向及宣言,但目前的州选举,基本都没有看到双方明显的,清晰的治“州”方略。在缺乏各党不同治“州”方略的对比下,政治的口水战就占据了主要的新闻版面,以致于国盟宣传主任阿兹敏向华团代表承诺,一旦国盟成功执政柔州,将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言论也随口而出,选民根本无法消化与做出是非的判断。
因此面对分崩离析的反对党,选民唯有选择“凝聚力”较大的国阵。只要反对党无法合作无间,还相互指责对方,那国阵今后选举还会继续轻松过关斩将,收获大部分选区。
国盟与希盟是否能捐弃前嫌,走在一起,是反对党必须思考的选举议程,否则败选不是宿命,是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