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NTV7电视台下午5点档的华语新闻将在6月8日起停播,在网络及自媒体兴起的今天,到底会有多少人关心这则有21年历史的新闻节目熄灯事件?
过去这些年,该台新闻组制作团队,通过选材、撰写、剪辑等来展现他们的“新闻眼”及构建与观众的“互动”,深受欢迎。节目中设定的民意调查,确实可直接收集华社民意。就算在处理一些“敏感”新闻时基本能兼顾新闻的客观与平衡报道,反映多角度意见。包括近期的香港反送中事件、拉曼大学学院拨款事件等。
无可否认,今天媒体之间的竞争态势与过去大相迳庭。电视台的新闻已很难与自媒体在时间上竞争,如果电视新闻台无法抢占“现场立即转播”的优势。现在许多纸媒创设自己的“视频”,培养内部新闻播报员,以与自媒体互别苗头。尽管许多视频后制效果欠佳,但仍然可以传达完整的讯息。纸媒既要走到台前亮相,其播报员的形象、穿著、表达不得不“考究”,不然只会直接影响观瞻,适得其反。播报员的台风与音色是否字正腔圆,恰到好处,还是咬字不清不楚,囫囵吞枣,优劣尽收观众“眼里”。
纸媒应经营好言论版
印刷媒体与电子媒体性质不同,但各有优势。印刷媒体在内容上可更有条理与提供完整的讯息背景资料,钜细靡遗,深度剖析,能随时随地阅读是文字的特点,这是电子报的强项。其实印刷媒体应善加经营言论版,这是媒体互为角力的“疆场”。媒体的“纯新闻”,内容与报道方式只要满足新闻学的5W1H(何因Why、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如何How),基本很难分出新闻内容的高下。除非前线记者能“虏获”独家报道或内幕消息,才能出奇制胜,领先其他媒体。目前网媒《当今大马》在挖掘新闻素材内容上应是业界中的佼佼者。
媒体对评论无需预设立场,言论才能多元。除了内容,纸媒讲究的是“文笔”,电子媒体却将以“口才”取胜。今天印刷媒体的评论文章百花齐放,言论五花八门,满足多元要求。过去纸媒的言论版,不时会出现激烈的笔战,观点针锋相对,精彩纷呈。回想1987年“知识份子参政”的论战,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然而今天许多媒体的言论版,不知道是否受限于编辑的尺度还是版面问题,笔战近乎绝迹。其实,社会有许多“大议题”值得进行“大论战”,就如拉曼大学学院的拨款问题。
拉曼管理层不愿稀释党的操控,马华介入大学体制的管理,是个大是大非问题,需要更大范围的“辩论”,毕竟社会捐款或政府拨款,涉及的是公共财产。今天国盟当政,拉曼拨款又恢复原状,是非的论证没有落到实处,难道如果希盟再执政,拉曼的拨款又要“拨乱反正”?
完善大学的体制需要从根源著手,拉曼拨款绝对是个“辩论”的好题材。当人们一直把拉曼的拨款视为政治斗争,其实就模糊了大学体制与政党管理难逃的政治干扰。马华重回执政党,与拉曼重新获得直接拨款,是明显的例子。
今天前首相马哈迪与现任首相慕尤丁的政治角力与攻防持续上演,高潮迭起。归根究底其实是“源头”没有处理好,通过国会表决来解决这一纷扰本来是“绝佳”的场合,胜负一目了然,可惜媒体没有大胆挑起社会更大的论战。没有在源头解决争端,后来的演变就只有各显神通。
电视新闻临场感佳
当然,电视媒体之于印刷媒体,其最大的优势是声、光、色俱全,而且有临场感。香港街头激烈的反送中抗争示威活动,如果没有借助电子媒体的传播效应,真相有时被蒙蔽,这是印刷媒体难以匹比的。电视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最贴身的画面到每个家庭的电视机或手机前。海内外许多电视台特派记者直击香港反送中运动,画面的真实感,就是观众要的“临场感”。
传播学者就指出面对自媒体的冲击,电视新闻也可在新闻评论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通过高水平的评论员有助于确立媒体权威性。自媒体一大优势是互动性强,任何人都可评论留言,同时也出现短板——评论缺乏权威性。电视媒体如果经常能针对重大新闻事件、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分析和评论。透过新闻事件错综复杂的表象,揭示事件的缘由、背景和意义,必然能提升其影响力。
新闻直播节目一直是电视新闻媒体实力的体现,直播需要经验丰富的记者、先进的直播车等技术装备来支持,还要整体节目把控的核心团队。网络新闻的优势是技术上更容易实现直播,但很多时候是制作粗糙,资讯松散,难建立可信度。
随著时代的发展,人们接收新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虽然网络新闻冲击了电视新闻,但同时也促进电视新闻的改革。媒体之间需要不断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到自身的不足,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取长补短,才使得电视新闻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NTV7华语新闻熄灯,据闻那些熟悉与出色的播报员杜文杰、刘湘灵、林思婷、杨莉莎、陈薇薇、周秀洋与洪美玲将过档到8度空间华语新闻台,期待加盟后的这档新闻节目,有更“耳目一新”的制作内容,通过挖掘新闻新题材,不让纸媒专美,增添深度报道,再展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