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幅度过去几周骤然放大,投资者普遍忧虑一旦疫情全球爆发,可能会冲击脆弱的环球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前景,导致违约率攀升和企业信贷评级下调,进而引发持续的连锁反应。但是,过去几周各国股市经历了大调整之后,股市好像与真实世界脱了节一样,市面的恐慌跟股市的冷静恍如隔世,投资者仿佛早已消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久将消退。
除了疫情新增数字急剧上升的地区股市继续调整以外,其他较成熟经济体的股市已经悄悄开始另外一场不顾一切的Fear of Mission Out(错失恐惧症),背后主因还是因为全球预期资金继续泛滥。
但国际金融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债务总额达252.6兆美元/1052兆令吉,相当于全球GDP的322%。其中,180兆美元/750兆令吉来自发达经济体,主要为政府部门债务,72.5兆美元/302兆令吉来自新兴市场,多属公司债务。
阅读新闻反思4问题
全球债务攀升无疑是一只“灰犀牛”,假如疫情持续扩散,引致各行各业出现持续性营业现金流不足,很有可能触发系统性债务危机。这也是美联署突然在3月3日,早于将到的议息会议前,进行紧急减息0.5%的主要原因之一,用以预防疫情下严重削弱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举措。市场参与者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审时度势。
此外,观乎历史,每次重大金融事件发生时,贪婪与恐惧同时出现都是正常不过。在过去,主流媒体为了吸引收视率作出夸大报道都是能够理解,但所夸大的幅度和新闻内容与实际发生的事件不至于完全捏造。但此次疫情下,我观察到跟过去较为不一样的是,特别多非主流媒体所发出的消息,能瞬间在市场内被广泛传播。
很多这类新闻的来源多是未经证实的报道,甚至虚假捏造报道,背后都潜在著容易引起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恐慌(无论是恐慌性卖出,或者恐慌性跟进买入),造成市场闪崩和V型即日反弹的情况,近期在市场内屡见不鲜。对此,投资者和一般大众又该如何自处呢?
哈佛大学新闻研究实验室每年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知名传媒学者作预测与专题研究。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一般的媒体读者,在制作、阅读或观看任何内容时,必须反思以下四条问题:第一,该内容是否在铺排和角度,引导受众者产生特定反应?
第二,内容作者是否求在阅读内容后作后续行动?原因为何?
第三,内容作者是否会因为受众者产生强烈的阅后情绪而获益?
第四,作为受众者,是否愿意接受以上设计,产生别人所期望的反应与行动?
此外,读者切忌只关注主流社交媒体(即脸书、优管、Instagram、推特),而同时必须留意相关报道是否有其他公信力良好的新闻平台参与报道。而且,特别对于那些极右、极左、极民粹的论坛,应该小心阅读和自我情绪和行为控制。
有传媒学者估计,未来假新闻泛滥和造假技术越趋普遍。受众者对制作假新闻的手法和辨别能力和认知上需要一定程度的提升,以防大规模受骗而制造公众恐慌,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从小培养媒体素养
对此,应对假新闻危机的英国非牟利机构Full Fact,经过一年努力,在上月底公布其初步研究报告,提出一般大众能够提升识别假新闻的建议。英国国家读写能力基金会(National Literacy Trust)认为,“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应从小学开始。基金会跟500间小学共2400名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后发现,由最初只有不足一半人认为完全没需要查证新闻内容,转变为有七成同学对假新闻有警觉性,而且有1/3的参与者认同,要辨识一段新闻是否可信并不容易,认为长远有必要提升对于各类新闻的判读能力。
阿根廷及英国两地的研究均显示,成年人透过15-30分钟的网上练习,已经可以有效地提升识别假新闻的能力。训练牵涉两部分:首先是学习如何便看出标题和句子是否有误导倾向。练习是要求参与者就16句句子能不能核实查证作评估,继而解释每句背后有何玄机;进而模拟一下作假新闻的人有何居心。
当受众者试过如何造假或参与设计误导形式新闻的过程,自我警觉性便自然能大大提升。然而,研究表示最让人头痛的,并不是如何提升大众辨别假新闻的能力,而是受众者即使能辨别后,依然无动于衷,甚至依然继续协助于网上转播。建议认为,受众者在发现假新闻之后,或者未经证实的报道前,最少应该停止对于该新闻的传播,以及提醒自己社交网络内的朋友,减少与阻止该信息继续传播。
对于新闻的真假,确实难辨。投资市场的反应,也因为资讯泛滥,广泛传播假新闻的成本和门槛日趋降低,任何能引起大面积关注的新闻,不论真假,它的传播速度和阅后反应也会急剧放大,而被有心人得益。再加上环球资金泛滥,从普通散户,乃至专业基金经理人,市场情绪极度容易被左右,造成投资人进退失据。
由疫情爆发开始,观乎历史,经济在疫情过后会逐渐恢复正常的大方向固然是没有错的,但疫情到底会持续多久,过程中对企业的实际影响,失业大军的动荡,投资这在风险资产的裸泳,甚至对于疫情的发展和经济回温的速度,现阶段太多的不确定性,都是无法有效地准确计算。投资者宜按照自己的情况,谨慎客观地控制好自己在各类资产当中所暴露的风险,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