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国人经历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政府控制的电视台在公布选举成绩时,一拖再拖。选委会的不中立,对部分经核算了的选票结果“有意”拖延对外公布。当时就有传闻,剑指选委会拒绝签名,使得选举成绩无法对外正式公告。当天,更有趣的是国阵获胜的选区却更早不断公布,导致选民误判国阵一直居于领先。
在国阵与希盟两兵交战中,国阵一开始就显得怯战,以致于需要动歪脑筋刁难选民去履行投票义务,故意把投票日定为周三,就是明证。选委会最终虽宣布把投票日列为公假也无法化解人民对他们的愤慨。
国阵61年的掌权,推动种族政策不遗馀力,特别是对华文教育的打压从不手软。独立大学挫败、统考不被认可、华小师资短缺,一再印证以巫统为首的国阵政府的不怀好意,处处刁难,而马华身在国阵却当家不当权。
与中国合作确保双赢
509改朝换代走到今天近一年,到底是喜是悲,是甜是苦,是优是劣,冷暖自知。但回顾一年前,换政府的呼声响彻云霄,以致于形成鼓催回家投票的运动汇成一股力量,这也印证了海外游子手中神圣的一票大多数情牵反对党,是不满执政党的。
这个运动背后蕴含著无数的期盼与等待,毕竟大家心里明白要推翻一个掌控国家机器与丰富资源的执政党国阵,难如登天。当一些选民,还无法认清投废票是不利于反对党,就令人难以理解。毕竟每一张选票都可能促成改变,投废票等于间接帮了国阵大忙。投票日定在周三的用意显然就是希望选民不去投票。
废票一族,以为他们投废票是“中立立场”,恰恰相反,等于是拉抬国阵的胜选机会。
当两个政党出现时,事实上选民的筹码都不多,不存在第三选项,选项只有两个:要么投国阵,要么投希盟。估计到今天,投废票一族还不理解其中选票此消彼长的奥妙,还好回家投票的声浪掩盖了投废票的动员。
时间匆匆,光阴似箭,509掌权的希盟很快一年的考验期即将到期,到底希盟交出什么成绩单,是否交出令选民满意的答卷?
首相马哈迪重新上台后,对中资的态度不甚友善。腰斩多项早前纳吉政府与中国签订的合作,特别是去年8月宣布取消与中资合作的东海岸铁路计划。东铁涉及的金额庞大,希盟在国库空虚的压力下,不得不谨慎,确保国家的经济可以有效运行。但反对党见缝插针,直言政府的反中情结,反对党故意升高矛盾,当然旨在引起华商及华社对新政府的不满。
随著政府与中国的协商、谈判与沟通,东铁的项目获得实质性的成本减少而重启,为国家节省大笔的费用,也降低国家债务负担。
首相署透露,东铁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建设成本已经减少215亿令吉或32.8%。
此外,首相马哈迪早前对占地约20平方公里的中国碧桂园森林城市的大规模发展,也颇有微言,甚至表态房产不可卖给外国人。位于新山依斯干达区的森林城市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令吉,构想建设周期是20年,预计可供70万人居住。这个房地产计划试图打造一个包含旅游会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外企驻地、离岸金融、电商基地、新兴科技、绿色与智慧产业等八大产业聚集的产能新城。
随著马哈迪到中国出席论坛后表态对一带一路的认可与支持,预计希盟政府之前对碧桂园的反差态度将会趋缓。据知该项目目前约六成购买者是中国人,约两成来自新加坡、印尼、越南与韩国,只有约两成是马来西亚人。
当然我国对一带一路的中国战略,也须谨慎观察,确保双赢,避免跌入一些国家所担忧的债务陷阱,特别是一旦国家无力还债而须放弃土地经营管理权。纳吉早前与中资的合作存在的猫腻,及朋党勾结,在逐步获得清除后,预计对马中未来长远发展将更加顺遂。
民众对新政府上台后的期望很高,基本的期待包括搞好经济与体制改革,而华社更情牵教育的开放。独立民调机构默迪卡中心最新的民调显示,选民对政府经济管理的满意度从去年的60%,下降到今年3月的40%。无法有效减轻人民经济负担,一直是国家领导人面对的挑战。
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大马仍面对不确定的外围因素干扰,包括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保护主义和贸易紧张局势等,要希盟政府在短短一年内立竿见影地完成经济振兴而人人成为受惠者,似乎也操之过急。
找出干扰政治力量
希盟政府到底是个强势还是弱势的政府,从最近政府推动的政策受到的“制约”就可看到端倪,特别是穆斯林党团抗议下,希盟政府2018年11月宣布不签署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接著政府突然撤回签署“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更进一步显示政府的“无力感”。行动党国会议员林吉祥就痛斥一些政策受到恶毒政治的干扰。
对于柔州州务大臣的委任,也出现王室与政府的对决。君主立宪的被曲解。国家治理权力的定位本来就一清二楚,但权力的影子却不停在炫耀,甚至好像随性可以“换首相”。
509后近一年时间,我们不只该问希盟政府做了什么,更应该问希盟政府到底在改革的路上面对哪些内在与外在的政治干扰,而干扰的力量又是来自哪里,不然所有的讨论都会沦为泛泛之谈而落入见树不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