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第14届大选创下很多历届之最:准备期最长、多角战议席最多,当然,选情也是最不明朗的。尽管各参选政党已在上周六(28日)结束提名,并正式展开竞选,但可能是因为之前准备期过长的消磨,令坊间和舆论没有陷入如上届大选般的激情和狂热,而马来选民更是一如既往的平静,虽然一直以来都有民调显示马来社群有反风迹象,但这些反风暂且不会对原有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更多的,还是依然选择沉默,让人难以抓摸。
尽管马来民意难以掌握,但无论改朝换代或是巩固政权,都需要他们的配合,所以希望联盟(希盟)早在国会解散前,已动作频频,除了委任前首相马哈迪领导希盟,还高调地深入马来选区、垦殖区,展开一系列的巡回竞选讲座,重量级领袖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希盟甚至还爬过国阵的头,抢先发布竞选宣言,更调动魅力型领袖,展开话题性十足的“王对王”战略。在国会解散后,希盟更加强大量文宣攻势,铺天盖地的竞选短片和短讯大量涌现,火药味浓烈。
竞选表现冷静
然而,和热烘烘的希盟相比,国阵在这场选举中看起来就很低调。虽然国阵也在喊话,比如要重夺雪州政权,也有很多动作,比如大派糖果、举办政治集会,甚至乎,看守首相纳吉接受外媒访问时,也对国阵继续执政的目标信心满满,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大动作,无论是宣布候选人的排阵,抑或是竞选的过程,都表现得慢条斯理。这种反差,让人感受不到“终极一战”的意味,因为国阵,特别是巫统,在本次选举中的两大方面,表现得异常冷静。
战将以稳定牌为主
其一,候选人排阵。相比希盟红红火火的党宣,巫统在各国州议席中的候选人排阵,多以稳定牌为主,尽管他们也有大量新面孔,但更多的是守土、回锅和弃州攻国的旧人。
这种部署,在过去大选中巫统会有平衡的党宣,既要选民认识新人,也要选民熟悉旧人,但本届却新、旧人都不打。面对马哈迪在吉打、柔佛的大军压阵,和力夺雪州的目标,候选人还可淡定地以自己的步伐竞选。在乡区,与时间赛跑式的讲座和行程也不多,相比马华、民政,巫统候选人显得更轻松。
其二,竞选机制。因为巫统候选人在乡村地区并未有炒热选举气氛的部署,所以以马来选民为主的乡区,是异常平静的。
另外,伊党在这些地区,也同样地和巫统保持著一样的冷静低调,双方的竞选机制相似,拉票和拜票的情况一般,要不是满街旗帜和希盟马不停蹄的拜票,你在马来区活动时,根本不会察觉大选的即将来临。也正因如此,马来社区并没有对选举表现得如过去般热衷,虽然我们可在网络发现他们的积极,但如果你到乡区亲自走一趟,会发现那里一切如常。
这不禁让人好奇,难道马来选民的沉默,令巫统在竞选过程变得“消极”?对巫统来说,可能存在两点:其一,传统马来人敬老尊贤,巫统要把选举氛围炒热,不可能只追击行动党而避开包括马哈迪在内的马来领袖。在他们的心目中,马哈迪曾是国家领袖,更曾在世界舞台落力发扬马来文化和维护马来尊严,可批评但不能辱骂,所以低调是最好的选择,而纳吉被辱骂时,巫统也会避免做出太多回应,任由马来选民看著自己领袖被辱,激起他们抗拒希盟的心理。
善用情绪反差牌
其二,巫统乃至国阵,可能已握有王牌,而这个王牌,将和种族情绪有很大关系。比如,巫统可根据自己在准备期和竞选期的表现,打出“沉稳对急躁”(巫统内敛稳重、希盟心浮气躁)、“民族对个人”(巫统维护民族尊严、希盟照顾个人利益)、“传统对激进”(巫统稳扎稳打、希盟一步登天)等情绪反差牌,引发民族危机感,让他们对希盟缺乏安全感,另外也可以压制党内不满本次候选人部署的基层。
如果再配合伊党的推波助澜,巫统这场以静制动的乡区攻防工程,就已经完成一半。
当然,马来选民并非铁板一块,因为乡区马来人也曾经在1999年大选中,搭上“烈火莫熄”所掀起的反风,让时任首相马哈迪差点丢失政权,所以我相信马来选民至今仍冷静地旁观这三大阵营(国阵、希盟和以伊党为首的和谐阵线)的大混战。巫统在乡区建立的攻防工程,所剩余的另一半,就是目前还在冷眼旁观的马来选民,若发现希盟营造的安全感不够,则马来反风很难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