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刊登的《与民主同在》文章里,我提到了我们的自由象征之一国家纪念碑,在1975年遭马共炸弹袭击。如今这是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旅巴塞满通往湖滨公园的小路:这也是国库控股要推行的纪念碑公园的中心。
一年一度的英雄纪念日,过去都是在这里举行,但在2010年,据称基于宗教原因,而改到其他地点,尽管事实上,自1966年苏丹依斯迈为竣工的国家纪念碑揭幕以来,国家元首每年都在此献花圈。虽然第一任国家元首时代,国家纪念碑还没建(当时森美兰的旧王宫就是在该地段上),但我的曾祖父就曾在伦敦及芙蓉的纪念碑前,参与纪念活动。
因此,我感到荣幸能参加去年11月11日在国家纪念碑举行,由英国专员署主导,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其他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与平民的和平纪念日。仪式不是在由丹斯里费利克斯德韦尔(Felixde Weldon)设计的“献身于和平与自由的英雄战士”大型英雄纪念碑前举行,而是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造并重新安置在此的纪念碑前进行。该纪念碑原本的地点也是在纪念碑路一带。
沿用英国纪念仪式
纪念仪式以献花圈和号兵吹响《最后岗位》完成,这是沿用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纪念仪式,但我国纪念碑也与美国有著传统的联系。到过国家纪念碑的英美领袖,英国方面有去年到访我国的约克公爵,美国则有1966年到访我国的总统约翰逊(奥巴马两次到访我国都没到过)。
上周,日本皇太子德仁亲王在访马期间,也如其父亲在1991年访马时,到了国家纪念碑前献花圈。对于年轻的马来西亚人来说,这是一个强大的讯息,因为历史上日本人曾侵占马来亚半岛和婆罗洲,而在目前地缘政治不确定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敌变友,显得更为重要。
我有幸受日本大使邀请,陪同皇太子参观国家博物馆,与皇太子交流。皇太子对历史有著浓厚的兴趣,他向导览(博物馆的日本籍志工)了解了很多文物的讲解。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我们了解到马来短剑与日本的武士刀,是在同一时期崛起的,我也得知1957年我国独立时,当天晚上湖滨公园举办的烟花表演,是由日本政府赞助的。
另外,博物院也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入侵马来半岛时,日军使用的脚车,接著是广岛原子弹之后的瓦砾,带出和平的信息。
我这一代的马来西亚人,应该会记得时任首相马哈迪的“向东学习”政策(与“最后才买英国货政策”相映),更不会对年轻的城市一族受英国或日本流行乐的影响,吃烤牛肉和刺身,感到陌生。英国和日本的文化产品及消费品,至今在马来西亚依然享有盛名。
应以价值为考量
但是,当我们与当年马来亚独立时就建交的国家庆祝这60年的邦交友谊时,我们应谨记,外交政策就像国内政策一样,应以价值为考量,而不仅仅是纯经济或安全因素。毕竟,一个不关心国内人权和民主的领导人,也会延伸到其外交关系上。即使对于以本身国度的民主为傲的国家,我发现他们的大使馆属下经济和政治事务组,也会出现冲突,因为他们的关键绩效指标,是由不同的外交目标所驱动的。
在我见了日本皇太子后的两天,我碰上了德国外交部负责政治事务主管。在谈话中,也提到了如何把一个国家转型过程,处理内部分裂和冲突的价值观,不仅展现在外交政策上,甚至也可协助其他国家,当然如果这些国家愿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