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下雨的清晨,8岁的小女孩撑著一把黄色的雨伞走在大街上。她是个乖巧的小孩,听从妈妈的吩咐走大马路去上学,但她的父母万万没料到,这段路为女儿的人生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
小女孩在途中遇到一个邋遢的中年男子,被雨淋湿的男子要求小女孩跟他一起撑伞。单纯的小女孩不疑有他,而结果叫人揪心。小女孩被性侵了,身体承受严重的伤害,不只下体出血,从直肠到大肠都有创伤和裂伤,可能一辈子都要依赖人工肛门生活。
当我在课室叙述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韩国电影——《素媛》的剧情时,班上的其中一名女学生红了眼眶,眼泪沿著眼角流下。
我通常会在教课时运用各种例子来解释课程的概念,适逢国会辩论《2017年儿童性侵害法案》,再者巫统打昔汝莪区国会议员拿督沙布丁发表受害者可嫁强奸犯、9岁女童已经适合结婚的言论,于是便引用《素媛》来讲述性侵对小孩所带来的沉重后果。
身为讲师,我当然希冀学生在毕业后成为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揭开隐藏在社会暗角的弊病,但我更想让学生了解,人文关怀应该置于专业之上,在生命的面前,始终要抱持一颗同理心,对悲惨的遭遇要有怜悯之心。
在现实的工作环境里,负责社会新闻的记者长期都在处理生离死别的相关报导,久而久之,有些记者会对生命“麻木”,接到有关车祸消息的时候,往往发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有人死吗?”,如果无人死亡或受重伤,报馆有时并不予理会。
保持赤子之心
当然,报纸的版面有限,所以唯有选择刊登重大的事件,但往往在新闻刊登后便没有作出深沉的探讨,比如有关马路的安全措施、道路使用者的态度、当局的执法态度等,以便减少公路死亡的案件,或促使政府拟定政策提升道路的安全使用。
犹记得一名学生实习之后,回来学院上课时谈起报馆处理意外新闻的手法,言下之意,就是受伤并非值得关注的事情。
这委实令我感到担忧,因为学生还未成为记者就已拥有“匠气”的习性,以后要如何秉持一颗关注公众利益的心去追查新闻?
我希望学生理解,社会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就如性侵犯不仅发生在相关小孩的身上,而是每一名小孩都有可能面对的风险,所以在公民社会与政府的努力下产生儿童性侵害法案,以期保护每一名儿童的安全。
那个下午,学生的眼泪是我教学路上的安慰,这意味学生尚有一颗柔软的心,纵然日后未必投入新闻界,但只要保持赤子之心,一样可以在任何领域上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时时准备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