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报馆主管的学弟偶尔会好奇地问我,“每年进来你们学院读书的学生年龄都介于18至20岁,而你的年纪是愈来愈大的,所以跟学生的差距也会日益增加,你到底怎样跟他们沟通?”
学弟接著问,“当你尽心尽力地栽培他们,而他们毕业后却没有投身新闻界,难道你不觉得可惜吗?”
我说,“这倒不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路,更何况他们在新闻系学习到的知识,也可以用在其他领域上。”
学弟的疑虑情有可原。最近几年,我的学生都有前往他服务的报馆实习,30多岁的他在面对年纪比他小10多岁的学生时,难免陷入两难的情况,一方面想要在短短的10周内提升学生的新闻知识,另一边却担心他跟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有收到他要传达的讯息吗?
当下,我觉得我的学生是幸运的!倘若学弟仅仅把实习生视为“过客”,那他就不会有“问题”了。反之,他是将学生视为报界的生力军,希望报纸的新闻素质会愈来愈好,才想法设法排除障碍,只求将本身所学传授给新人。
由于学生的实习期即将结束,所以我近日走访3间报馆向主管了解学生的学习境况。聆听他们对学生的评价后,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用心。虽然学生并非专业记者,也犯下许多错误,但最难得的是主管愿意给予指导与教诲。
需抱有热诚态度
其中一名主管就对我的学生A说,“你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纵然你以后不在报界工作,去其他领域也要会说话。”
学生B的马来文及英文掌握能力很差,出席记者会根本听不懂发言者的谈话内容。他的主管不断对我说,学生B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否则无法任职记者,前景也会受限。
其实,教导实习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无酬劳,又无法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但这些报界主管因为有著一颗热爱新闻的心,期望这个领域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才花心思栽培潜在的记者。
或许,结果未必如我们预期般美好,学生可能在毕业后没有往报界发展,或者在加入报界后没有继续提升自我,但这都已经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以外。我始终相信,只要对新闻还有热诚,培育新闻工作者生力军的路就走得下去。
我也想告诉学生,无论你们往后是否投身报界,都要对那些曾经在实习期教导你们的前辈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