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355法令(伊刑法)修正案,又一次很确凿地说明了件事:本国的宗教化趋势,只有实质掌权的巫统(相当程度上也就是国阵),才是货真价实的“推手”,或说“话事人”。伊党或其他宗教组织再怎么热衷、拚搏、奋进,若不投靠掌权者,向其祈福和借力,始终都是“得个讲字”,或者成果有限。
舆论界,乃至学界常有一种说法,即伊党和巫统的“伊斯兰化竞赛”,导致本国越来越宗教化。其实此言并不完全反映事实,甚至可说有点误导,毕竟相比起来,在野的伊党之权力、管道和平台均有限,其宗教化措施和政策往往仅限于某些州,甚至还经常被联邦政府干预、阻挠、压制。至于巫统,其宗教化政策和建制,可说一向不费吹毫之力即可推行全国,影响诚可谓即深且广。
巫统主导的宗教化建制对本国世俗体制的破坏,著实说从马哈迪时代就开始,有些是敲锣打鼓的推展,如“贯彻伊斯兰价值运动”;有些则对非穆斯林社会而言,可谓“静悄悄”,如说各项法令、条规的增添或修改,以及各类、各级宗教部门的建立。事实上,后者的影响力方属最实质、最关键者,可惜国人,尤其主要为非穆斯林的华社,往往被政客和不够敬业或专业的媒体所误导——凡讲到宗教化,矛头就直指,甚至光指向伊党。
355只是最新猎物
更夸张的是:此次355法令修正案,诚已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唯有巫统才有本事祝福、护驾、兑现任何足以动摇国本的宗教化动议,但一些政客和媒体还是不厌其烦地硬要把“功劳”都推到伊党或哈迪阿旺身上。更扯的是:连当年和其人搞过政治联盟的党团都被连带“记功”。如此刻意忽视或掩盖过去几十年来,实质影响全国的宗教化举措和建构,都源自执政党,而非在野党的事实,著实说已有点接近“颠倒黑白”的不道德程度了。
正由于政客和媒体的误导,多少年来,国人只关注伊党的宗教化“形象”和“动作”,却对巫统和国阵的基础性宗教化“投资”和“建设”意识不足、防备欠缺,结果才导致今天的宗教化形势趋于“失控”。毕竟有关建构是如此庞大,不仅利益相关者众多,连几项法令都陆续被修改以成为其“护身符”或“尚方宝剑”了,355只不过是最新的“猎物”而已。
如果此次风波还不能让人们看清谁才是本国宗教化的真正幕后玩家,那只能怪国人的愚钝易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