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两个孩子都是学前教育年龄,很快的,他们即将步入所谓“沉重功课年龄”的小学阶段。这些日子,为了孩子未来的求学之路,打听了不少华小学校的校风及理念,为的不是为孩子寻找一个精英名校,而是哪个学校会注重孩子的整体身心发展高于学术成绩。显然,不多。
我孩子在小地方生活,竞争压力应该不比大城市来得多,然而,小学功课及补习制度的压力却依然与大城市没差。朋友A两个孩子在华小就读,她感叹,孩子才一年级呀,就要学语法写作文,孩子抄写速度慢老师骂,功课做不及老师骂,听写忘了老师打。朋友原坚持孩子校后在家学习,抛开放学后送去安亲班补习做功课的传统。然而两个月后,她放弃了,因为孩子功课她不会教。
朋友B孩子在华小六年级,今年考小六检定考试。孩子从早上七点上学,三点放学转安亲班,安亲6点后转补习,回到家晚上10时。我说,那孩子成绩应该很杰出,朋友B苦笑,孩子成绩很差,就是差才需要补习,但这孩子不知怎的,越补越差!
“越补越差”是很多小学生目前的写照,我问,如果补习差干脆不补了,但家长不敢冒险,有补习都差了,不补岂不是更差吗?我私下问孩子学业难吗?孩子直说一句:“学业压力很大,希望少点功课,多点时间休息。”我惊讶,学业功课,不该成为孩子初学的噩梦!
亚洲学童有“三多”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亚洲国家,无论是中国、香港、台湾等地都会倾向多功课的学习模式,亚洲学童有“三多”︰多功课、多补习、多兴趣,而这三多都不是学生自己要求,而是大人要培养的。然而,大人却忘了,繁重的功课已让孩子没有时间娱乐以及培养其他兴趣,也无法和小伙伴发展友谊。
多数家长或老师,都认为作功课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提高考试成绩,与增强自我管理、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与纪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很多大人都将正式学习的年龄不断往下延伸,年幼孩子(甚至只有4岁),已经开始有了家庭功课,问幼儿园园长,为何孩子这样小就要做这样多功课,园长语重心长说,不然衔接不到小学呀!
我在采访教育课题时,发现一种有趣现象,就是“大人”都倾向将问题互相推来推去,问学校为何这样多功课考试,校方会说,家长要看成绩进展要拿成绩去申请奖学金呀,成绩要好功课就要多。问家长为何注重功课补习呢,家长会说学校很多功课考试呀,没补习根本赶不上!这种现象,堪称解不开的“恶性循环”。
教育必须回归到学习的原点,教育应该是知识思考的传授,而不是止于功课的繁多,乏味的功课类型,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离美好的学习目标,愈来愈远。功课多,增强学生的“抄袭”动机,这样教育体系教下来的下一代充其量只是一个又一个的COPY CAT。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和神经科学教授哈利库伯曾分析过逾60个有关功课效益的研究报告,结论是功课虽有助提升学生的学术成绩,但对小学生的成绩帮助较小,功课是为了建立孩子的责任感及学习,而理想的功课时间应跟进“10分钟理论”,即一年级的功课量为10分钟、二年级为20分钟,如此类推。显然,我国小学的功课量已严重超标!
功课影响学习动机
教育专家更认同,功课的“质”超越于功课的“量”,抄抄写写反而容易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做功课,无助于增强学习动机;学生愈写愈不喜欢学习,大人们,问问自己,如果我们上班了8个小时回到家都不愿意谈公事了,为何要强迫小孩在学校8个小时后,回到家还要拚命帮他们塞功课呢!
我们是否应该让孩子上课后,回到家就单纯做个孩子,玩玩具、看书、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让他们的童年不至于在功课堆及补习中度过,让学生上课后,回家只需要当个单纯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