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老同学赖碧清(欧阳珊),在马六甲开办讲古堂的时候,建立了“文化付费”的活动乐捐制度。
她的想法是,“乐捐”是一种感激文化人在分享与讲解、将他们毕生所学、经验与知识分享出来的当儿,观众得以分享,此捐款对讲解者的付出而言,是有一定的意义与代价的。
但“乐捐”两字,严格说起来略带有“施舍”之意味,对演讲者而言,似乎有些不敬。因此,赖碧清将此出自于感谢演讲者的宝贵分享心意,付诸慷慨解囊的举动,称之为“文化付费”以示对捐款人的尊敬,对演讲者的尊重。而乐捐箱,遂变成了“文化付费”箱。
本人创办的沂水阁沉香书艺廊成立至今8年来,已陆续承办了数十场的小型文化艺术分享活动。打从第一场开始,便坚定的支持著这个“文化付费”的乐捐方式,文化付费箱所得款项,在观众见证下,由第三者当场计算以招公信,现场悉数移交讲解者,沂水阁分文不取,这已成了惯例。
经济负担获纾解
数年前,有幸获得著名禅师继程法师莅临沂水阁交流。闲聊之余,师父也了解到在马六甲办文化活动之不易,二话不说返太平后便寄来了几幅师父个人的心经墨宝与画,让沂水阁义卖筹款以赞助办活动开支用。为了透明化处理此义款,遂要求法师委托他一位友人处理此款项,马六甲继程文化活动基金便宣告成立。从此以后,沂水阁办活动的时候,在经费与开销方面,负担也因而纾解了不少。
多数只想要免费
没多久,继程法师因为在吉隆坡,也眼见一些文化工作者同样在办活动时面对经费短缺之窘境,因此也成立了“继程戏剧文化基金”,以同等样筹款模式,赞助本地戏剧文化活动,让更多戏剧工作者受惠。去年,继程法师适逢六十大寿,各地信众们都纷纷为师父庆祝。师父也慷慨捐出了许多个人墨宝创作,在生日宴当天义卖,所得义款部分支援了上述两个他成立的基金会。此高风亮节、义举,确实让人敬佩。
另一厢同样的,市面上也有很多“欣赏”艺术文化者,彼等对文化人、艺术家之创作,口头上往往赞赏不已,表现得异常喜爱。可是,就没看过这些人,以具体行动支持生活上举步艰辛的文化工作者与艺术家。犹有甚者,当在面子书上看到他们新的创作时,就拚命的按赞,然后结尾会很大剌剌、很厚脸皮的要求一幅免费作品以资私藏。
相信很多文化艺术工作者都有面对过类似经验,就是当活动公告上载于面子书时,会收到很多热心人的按“赞”,大赞活动有意义云云。然而,活动开始时,现场出席者却寥寥无几,此乃司空见惯之场景。倘若宣布活动是要收费的,观众出席率更是惨不忍睹。原来大多数国人,只想要免费的“文化”,而不乐意掏腰包“付费”。
大马文化圈的“文化付费”运动,要走的路,确实还很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