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公会第60届代表大会选出了一个比较有队形的新领导层,这也是自2008年308政治海啸后的5年来,第一次出现由马青团队掌舵的新形势。
在马华党史上,由马青总团长晋升为总会长的第一人是李三春(1974年),第二人则是翁诗杰(2008年),而第三人就是廖中莱了。除了独行侠翁诗杰因党争成为“短暂”的总会长外,李三春的情况就和今日廖中莱的情况不相上下了。
当年李三春(1963年-1969年,马青总团长)带著也曾是马青总团长的李孝友(1962年-1963年),一起上位。他们接替退休的陈修信及许启谟留下的空缺而开创一个新局面,以便马华能从1969年“513”的创伤阴影中走出来。
李三春在李孝友的配合下(总会长及署理总会长)大胆地改变陈修信时代的保守政治,不再起用大资本家担任马华地区的头头,改以向中下层靠拢的策略。起用前社阵总秘书林建寿出任工农局主席及后委任他出任槟州马华主席(这个职位在战后是由大商家也即是槟州中华总商会会长兼任的,计有吴瑞琴、苏承球乃至岑亚就),就是企图刷新马华的形象。
在另一方面,因面对反对党的被收编和联盟扩大成为国阵,导致马华在国阵内的代表性和地位下降,也刺激了李三春用另类手段来壮大马华,以便巫统对他另眼相看。例如在1974年的大选,马华因民政党及人民进步党的加盟减少了议席,只参加23国席,但马华也靠马中的建交和李三春的策略扭转了劣势,除了胜出19个国席外,也在其它州拉拢行动党的议员过档和跳槽(1974年大选后,将两名行动党州议员胡德安和黄瑞钦拉入马华),用以向巫统证明华人已响应马华所推动的华人大团结运动(1971年推行)。
李三春重振马华
为向巫统展示马华是有所作为的同时,李三春的绝招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叹为观止,这包括“重用”行动党跳槽过来的何文翰,最后竟也推荐他担任正部长(他是第一位被重用的行动党人);继续向反对党挖角;更出奇不意的是以自己政途做赌注。在1982年移师芙蓉对垒行动党老大曾敏兴,以换取马华在槟州的“抬头”(被分配8个州议席,与民政平分秋色;同时也以所赢得州议席的数目决定首席部长花落谁家)。
李三春这一“拚命三郎”的举动也带动了马华的士气,一扫“513”后的颓势。
除此之外,李三春的宏伟大计也是十分大手笔的,计有建立总部新大厦,推动后来备受争议的政商合一政策(一时之间也让整个华社动了起来,通过集资来壮大华商的股权)、广招党员(要使党员突破百万)及发展拉曼学院。换句话说,在短短的不到10年内,李三春似乎已成功地将马华脱胎换骨而令人对马华刮目相看。可惜的是,在1982年胜了曾敏兴之后的翌年,李三春突然走了,留下了一个在后来“杀个天昏地暗”的马华(1984年的党争大混战)。
今天廖中莱与魏家祥的情况和面对的挑战,比起30余年前李三春和李孝友所面对的挫折更为严重和更加的积重难返。因此廖魏比起双李有更大和更沉重的包袱,因为当今的马华已是连续两度(2008及2013年)被政治海啸冲到七颠八倒和一退再退,比起1969年的选绩更加糟糕。
十分遗憾的是马华没有再出现一个李三春得以在308后扭转乾坤,党内头头反而勇于内斗。先是翁诗杰与蔡细历斗到撕破脸皮;继之是黄家定也插手党务,使到局面更加沸腾。更莫名其妙的是将政治后果推给华社承担“不入阁”作为“惩罚”。这种不退出国阵而拿人民来“开刀”的政治手段是低能儿的炒作,其结果是倒过来使到马华受到更大的伤害。
如果在308后,马华再现一个李三春,也许不会在505再一次受辱,马华就是因为没有全面和新颖的战略,以配合国阵(巫统)释放的善意,将之转成政治筹码来做出更大的承诺;再加上派系斗争,对候选人的甄选也引用过去的那一套,而不是以候选人的胜算来为考量,还有炒作伊斯兰国的旧课题已不能引起共鸣。这样一来,在整个大环境不利于国阵的华基政党下,它们又怎样翻身呢?
廖中莱的挑战
这种双重的打击现在压在廖中莱和魏家祥身上,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学习李三春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正如国阵主席纳吉所说,这是马华最后的斗争;也正如卸任妇女组主席尤绰韬所形容的,这已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此严峻形势下,廖中莱必须要证明蔡细历对他的形容是错误的(软弱、优柔寡断和不是斗士),他必须把柔和一面演化成刚柔并济。
一,因此摆在他面前的:不是急于扫除帮派或消灭帮派,这是不可能的。古今往来,有哪个政党没有帮派?廖中莱过去是翁诗杰派,后来自成一派;魏家祥、何国忠与周美芬过去是黄家定派,现在是廖派。至于颜炳寿及王赛芝原属翁诗杰派,现在则成了蔡派,这些都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家整合一起,不必阿Q式地否认有派系存在。其实,派系本身没错,关键是领导人如何将各门各派置于统领之下,李三春的时代这样的强势领导也会出现曾永森派的挑战;更何况廖魏尚未立定脚跟,哪有帮派自动消除的理由?
二,摆在他眼前的是:如果马华同意入阁,在当今的政治现实情况下,应该在什么条件下入阁?是一名部长还是3名部长,还是原来的4名部长?如果连国大党的部长都有增加,马华也真的不能一再委屈自己,当下有万千只眼睛(指华社)在盯著马华如何硬起来。
三,摆在他面前的是:廖中莱怎样证明马华既要当家又要当权?他的这一观点与颜炳寿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马华虽然伤痕累累,但比1974年后成立的国阵,马华目前算是较“幸运”的一支老牌队伍。理由是过去的李三春面对的是强大的林苍祐拦路,而今天的廖中莱没有拦路人,民政党新崛起的马袖强正在摸索中,也就给马华一个喘息的机会在国阵内(其他华基政党不再构成大威胁)重新竖立权威,但要看廖中莱怎样塑造一个新形象和一个与众不同的马华了。
四,摆在面前的是:廖中莱将如何为下一代许一个未来?许多选民投票都是为了下一代,因此一条新路有待打开。也只有新路,才能让华裔选民对马华另行评估。
如果李三春能用五大计划和本身的战略来扭转马华,那么廖中莱也应该用整齐有力的誓言来表明他的决心和毅力乃至他的勇气。
今天廖中莱要证明的是,他绝对不是“末代总会长”,而是旧瓶装新酒,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马华”的总会长。
换句话说,廖中莱的当务之急是怎样使自己被包装成为李三春第二!